指尖陀螺网
导航

首页 > 药师妹 > 详细内容

药师妹是谁?药师妹李颖相关事件经过及社会影响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www.tl6.net

药师妹是谁?

药师妹是指药家鑫的西安音乐学院同门师妹李颖。


药师妹李颖
 

药师妹李颖相关事件

“我要是他(药家鑫),我也捅……怎么没想着受害人(药家鑫事件中的死者)当时不要脸来着,记车牌?”很难想像,据留言人的资料显示,如此的话语竟然来自一个大学生,药家鑫的西安音乐学院同门师妹李颖。2011年4月1日下午,网友“billkds”在其微博上贴出李颖在人人网上留言的截图。消息一出,网友们纷纷留言指责,不到两天时间,该微博已被转发了万余次,回复数千条。
 

药师妹李颖相关事件经过

这究竟是一个人的伦理悲剧,还是一个群体的价值观沦陷?抑或如专家所称,“是中国教育最危险的信号”。李颖的极端言论只是个案,但个案背后,却有其生存的现实土壤。
适当功利并无大碍,朝气蓬勃、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追求点功和利,未必不是好事。但不能走极端,不能到不问是非的地步。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大学生已泯灭基本的是非观,他们惟名利是瞻,惟个人利益是瞻,比如我撞了你你要记我的车牌,我就要捅你,并且捅死,这,就很可怕了。
最该追问的是,是谁让大学生变得功利而置是非于不顾?闾丘露薇说,如果某一种所谓的成功途径才有在社会上上升的空间,那么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自然会打磨掉年轻人的棱角。更可怕的是,会促使年轻人疯狂地攫取利益,为了利益不讲是非。90多年前,鲁迅呼吁“救救孩子!”今天,我们要呼吁的是,应该先救救令人担忧的社会风气。
如今李颖已经道歉,但愿是真心道歉。但面对这起风波,不该只有李颖一人道歉,因为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个李颖。
教育学专家王建军认为,现在许多大学都只强调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教育学专家张敏强感叹“太糟糕了,太可怕了”。确实,一个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会说出明显是反生命、反人性、反道德的话语来,教育的失败肯定是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李颖为什么会说出她自己也承认“确实过分”的话来?——李颖应该不会故意挑战社会的主流道德观,很可能是在为自己的同学药家鑫打抱不平。即使是极端的、反道德的言论,从一个人嘴里说出来时,总是有特定的语境的,总是跟个人身份、与当事人的关系、具体的环境等因素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反思这类事件中教育的失败,如果仅仅是局限于抽象的理念,而不去寻找某种理念的孕育、成形直至表达的机制与路径,对教育的改革、改变,很可能无从着手。
在受害者和公众眼里,药家鑫是“凶手”,但是,对李颖(或许还有李颖的一些同学)来说,药家鑫是“同学”;其“凶手”身份,对李颖们来说比较淡漠和遥远;与之类似,被害者张妙,对李颖们来说,是比“同学关系”距离更远的一个“他者”。身份的异同,感情的亲疏,是不是影响道德判断的因素之一?
3月23日,药家鑫案在西安中院开庭审理,现场有500名旁听人,其中400人是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药家鑫的同学。据报道,在庭审现场,旁听人都收到了一份“旁听人员旁听案件反馈意见表”,就两个问题征求旁听人意见:您认为对药家鑫应处以何种刑罚?您对旁听案件庭审情况的具体做法和建议?
据称,“西安中院通过听取旁听公民对案件审理程序、量刑的意见,可以使合议庭在听取控辩双方意见的基础上,参考调查问卷结果,确保最终的判决更加公平公正。”但是,药家鑫的同学有近400人参加旁听,剩下的旁听名额,全部给了受害人张妙的亲友,也只有100人左右。如果要讲公平,双方旁听人数的基本相当,是最基本的前提。当然,不是说西安音乐学院的近400名同学会无一例外地支持药家鑫,但法庭应该预防这种结果。
在庭审中,为药家鑫行凶致死开脱的呼声很高。撞了人后怕“农村人很难缠”——理智地、目的明确的行凶,被说成是“激情杀人”,这些因素,很难不影响旁听者的立场。我们无从知道李颖是否参加了旁听,但是,哪怕没有参加旁听,以特殊时机校园里的特殊气氛,并不影响她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庭审现场的信息,从而作出自己的判断与表达。
好在,对药家鑫一案以及相关道德、法律问题,各种不同的观点、立场,都有表达的机会,有讨论的空间。真实与公开,是最好的解毒剂。道德观念的差异、立场的不同并不可怕,只要确保表达的真实,确保表达机会的公平,公众就能在讨论、争议中廓清认识。我们不赞同李颖的观点,但李颖和我们一样有表达权;在某种意义上,是我们的对立者给了我们表达的机会。
李颖错了,因为她用自己特殊的角度去看待这一事件,听到了错的观点后,才能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的。错误和正确,只有充分得到了表达,公平公正地得到了听取,才能得出真理。李颖可以错,法律错不得。


药家鑫
药家鑫案将全民变成了法官。
目前喊杀声阵阵,背后民意洪流汹涌澎湃。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退出江湖许久后再度强势归来,随之而来的是千刀万剐等满清十大酷刑被热烈召唤。
还有人拼了命将药家鑫的家人等同李刚。
背后只是公众对当前社会不公无比焦虑的又一次彩排。
其结果是:在一个强调依法治国的国度,情绪又一次将理性打得满地找牙。
按照公开披露的信息,整个案情并不复杂。
一个钢琴十级的大三学生出了车祸后,证明了自己的手不仅能够熟练地弹琴竟也能熟练地杀人。杀人动机骇人听闻——本来准备驾车逃逸,后发现受害人疑似来自农村,甚至要记车牌,为了逃避肇事责任,动了杀机。
能够让其逃脱极刑的理由是自首——但已被公诉方否定。请注意:即使在封建王法统治的时代,武松和鲁智深免死的理由都是由于某种程度匡扶了当时的正义——也就是被杀者过错在先,而药家鑫的激情却纯属自私、残忍和冷漠。
于是,留下药家鑫的唯一理由类似很多贪官免死——警示后人。尽管这样做往往助纣为虐。
遗憾的是,药家鑫同门师妹李颖的出现,将药的最后一线生机彻底抹去。
媒体披露,这个发展下去极可能成长为灭绝师太的女孩,用来自地狱的声音为师兄辩护:“我要是他(药家鑫),我也捅……怎么没想着受害人(药家鑫事件中的死者)当时不要脸来着,记车牌?”
尽管她事后作出了道歉,但疑似迫于无法承受的巨大压力,更多人相信她最初的陈述才是发自内心的。
或许她真的是想帮处在阴阳边界的药家鑫挽回性命,但遗憾的是:她只是证明了处决药家鑫的必要性——道德、良知彻底沦陷的时候,似乎只有严峻的刑罚能守住社会正义最后的底线,进而唤醒人性。
用敬畏维持人与人最基本的关系是不美好的。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很多人将悲剧的成因归咎于教育。在畸形教育体制主导下,祖国有着全世界数量增长最快的大学生,由于教育体制、理念、方式的严重缺陷,重文凭、轻能力,重知识、轻能力,重教化、轻人格塑造了太多扭曲的精英后备军,他们聪明、勤勉又功利、狭隘,健全的体魄下隐藏着一颗冷酷的心。虽说药家鑫只是其中一个极端的个案,但足以让我们认真审视背后的这个整体,并需要有人出来担责。
不过,仅仅痛斥教育是有失公允的。药家鑫同门师妹的语境显然不可能来自她的老师和同学,而是当前整个社会信任缺失、价值混乱、道德沦丧的集中折射。在谩骂指责李颖之余,似乎更多的人需要自觉的反省和担当。而商业文化精英的整体堕落又使这样的自省缺乏现实的基石。
 

 药师妹李颖事件社会影响及社会相关评论

有网友为李颖假设另一种语境,让药家鑫把你的妈妈或姐姐连捅八刀,你还说不说得出这话来?李颖此言,是“激情”之下的慌不择言,还是经常放言无忌的“习惯动作”?不管什么原因,这都暴露出一个大学生缺乏基本的是非判断,在其眼中没有是非、只有利害,没有尊重生命的朴素价值观,没有起码的人性之光。
 
这究竟是一个人的伦理悲剧,还是一个群体的价值观沦陷?抑或如专家所称,“是中国教育最危险的信号。”李颖的极端言论只是个案,但个案背后,却有其生存的现实土壤。
 
适当功利并无大碍,朝气蓬勃、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如不追求点功和利,未必是好事。但不能走极端,不能到不问是非的地步。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大学生已泯灭基本的是非观,他们惟名利是瞻,惟个人利益是瞻,比如我撞了你你要记我的车牌,我就要捅你,并且捅死,这,就很可怕了。
 
最该追问的是,是谁让大学生变得功利而置是非于不顾?闾丘露薇说,如果某一种所谓的成功途径才有在社会上上升的空间,那么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自然会打磨掉年轻人的棱角。更可怕的是,会促使年轻人疯狂地攫取利益,为了利益不讲是非。90多年前,鲁迅呼吁“救救孩子!”今天,我们要呼吁的是,应该先救救令人担忧的社会风气。
 
如今李颖已经道歉,但愿是真心道歉。但面对这起风波,不该只有李颖一人道歉,因为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个李颖。[2]  
 
教育学专家王建军认为,现在许多大学都只强调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教育学专家张敏强感叹“太糟糕了,太可怕了”。确实,一个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会说出明显是反生命、反人性、反道德的话语来,教育的失败肯定是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李颖为什么会说出她自己也承认“确实过分”的话来?——李颖应该不会故意挑战社会的主流道德观,很可能是在为自己的同学药家鑫打抱不平。即使是极端的、反道德的言论,从一个人嘴里说出来时,总是有特定的语境的,总是跟个人身份、与当事人的关系、具体的环境等因素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反思这类事件中教育的失败,如果仅仅是局限于抽象的理念,而不去寻找某种理念的孕育、成形直至表达的机制与路径,对教育的改革、改变,很可能无从着手。
 
在受害者和公众眼里,药家鑫是“凶手”,但是,对李颖(或许还有李颖的一些同学)来说,药家鑫是“同学”;其“凶手”身份,对李颖们来说比较淡漠和遥远;与之类似,被害者张妙,对李颖们来说,是比“同学关系”距离更远的一个“他者”。身份的异同,感情的亲疏,是不是影响道德判断的因素之一?
 
3月23日,药家鑫案在西安中院开庭审理,现场有500名旁听人,其中400人是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药家鑫的同学。据报道,在庭审现场,旁听人都收到了一份“旁听人员旁听案件反馈意见表”,就两个问题征求旁听人意见:您认为对药家鑫应处以何种刑罚?您对旁听案件庭审情况的具体做法和建议?
 
据称,“西安中院通过听取旁听公民对案件审理程序、量刑的意见,可以使合议庭在听取控辩双方意见的基础上,参考调查问卷结果,确保最终的判决更加公平公正。”但是,药家鑫的同学有近400人参加旁听,剩下的旁听名额,全部给了受害人张妙的亲友,也只有100人左右。如果要讲公平,双方旁听人数的基本相当,是最基本的前提。当然,不是说西安音乐学院的近400名同学会无一例外地支持药家鑫,但法庭应该预防这种结果。
 
在庭审中,为药家鑫行凶致死开脱的呼声很高。撞了人后怕“农村人很难缠”——理智地、目的明确的行凶,被说成是“激情杀人”,这些因素,很难不影响旁听者的立场。我们无从知道李颖是否参加了旁听,但是,哪怕没有参加旁听,以特殊时机校园里的特殊气氛,并不影响她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庭审现场的信息,从而作出自己的判断与表达。
 
好在,对药家鑫一案以及相关道德、法律问题,各种不同的观点、立场,都有表达的机会,有讨论的空间。真实与公开,是最好的解毒剂。道德观念的差异、立场的不同并不可怕,只要确保表达的真实,确保表达机会的公平,公众就能在讨论、争议中廓清认识。我们不赞同李颖的观点,但李颖和我们一样有表达权;在某种意义上,是我们的对立者给了我们表达的机会。
 
李颖错了,因为她用自己特殊的角度去看待这一事件,听到了错的观点后,才能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的。错误和正确,只有充分得到了表达,公平公正地得到了听取,才能得出真理。李颖可以错,法律错不得。[3]
 
药家鑫案将全民变成了法官。
目前喊杀声阵阵,背后民意洪流汹涌澎湃。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退出江湖许久后再度强势归来,随之而来的是千刀万剐等满清十大酷刑被热烈召唤。
还有人拼了命将药家鑫的家人等同李刚。
背后只是公众对当前社会不公无比焦虑的又一次彩排。
其结果是:在一个强调依法治国的国度,情绪又一次将理性打得满地找牙。
按照公开披露的信息,整个案情并不复杂。
一个钢琴十级的大三学生出了车祸后,证明了自己的手不仅能够熟练地弹琴竟也能熟练地杀人。杀人动机骇人听闻——本来准备驾车逃逸,后发现受害人疑似来自农村,甚至要记车牌,处于自保,动了杀机。
能够让其逃脱极刑的理由是自首——但已被公诉方否定,后有法学家不知出于神马动机,搞出个匪夷所思的激情杀人,搞得阴间被激情杀死的潘金莲、镇关西等同志很是不服。请注意:即使在封建王法统治的时代,武松和鲁智深免死的理由都是由于某种程度匡扶了当时的正义——也就是被杀者过错在先,而药家鑫的激情却纯属自私、残忍和冷漠。
于是,留下药家鑫的唯一理由类似很多贪官免死——警示后人。尽管这样做往往助纣为虐。
遗憾的是,药家鑫同门师妹李颖的出现,将药的最后一线生机彻底抹去。
媒体披露,这个发展下去极可能成长为灭绝师太的女孩,用来自地狱的声音为师兄辩护:“我要是他(药家鑫),我也捅……怎么没想着受害人(药家鑫事件中的死者)当时不要脸来着,记车牌?”
尽管她事后作出了道歉,但疑似迫于无法承受的巨大压力,俺更相信她最初的陈述发自内心。
或许她真的是想帮处在阴阳边界的药家鑫挽回性命,但遗憾的是:她只是证明了处决药家鑫的必要性——道德、良知彻底沦陷的时候,似乎只有严峻的刑罚能守住社会正义最后的底线,进而唤醒人性。
用敬畏维持人与人最基本的关系是不美好的。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很多人将杯具的成因归咎于教育。在畸形教育体制主导下,祖国有着全世界数量增长最快的大学生,由于教育体制、理念、方式的严重缺陷,重文凭、轻能力,重知识、轻能力,重教化、轻人格塑造了太多扭曲的精英后备军,他们聪明、勤勉又功利、狭隘,健全的体魄下隐藏着一颗冷酷的心。虽说药家鑫只是其中一个极端的个案,但足以让我们认真审视背后的这个整体,并需要有人出来担责。
不过,仅仅痛斥教育是有失公允的。药家鑫同门师妹的语境显然不可能来自她的老师和同学,而是当前整个社会信任缺失、价值混乱、道德沦丧的集中折射。在谩骂指责李颖之余,似乎更多的人需要自觉的反省和担当。而商业文化精英的整体堕落又使这样的自省缺乏现实的基石。
请正视这样追问:在当代中国,当雷锋和当药家鑫师妹的成本哪个更高?
现在还有精英在不断鼓吹在当代中国废除死刑。这种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呼吁也许动机是美好的。但一定要正视当前社会正在经历的道德灭绝运动,以及此起彼伏的贪腐事件、司法难以公正独立审判的现状,加上国家价值重建的重重关山,俺希望你们尽快从美国梦里醒来。
别忘了,俺们民族信奉的人生哲学是“好死不如赖活着”,不是“不自由,毋宁死。”
通向地狱的阶梯最初往往是由善良砌成的。
药家鑫师妹比师兄还令人绝望,因为她那样表白无罪,也无人性。
清明时节,除了祭奠逝去的先人,还有信仰。

上一页 -下一页

关键词:药师妹是谁,药师妹,李颖,相关事件经过,社会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