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陀螺网
导航

首页 > 达·芬奇睡眠法 > 详细内容

丢勒德国的达·芬奇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www.tl6.net


这不是耶稣的画像,而是丢勒的自画像。
 

 

丢勒,史上最自恋的画家?

宗教画,一直是西方艺术里最重要的题材,能在宗教画里露脸的,不是故去的圣徒,就是教皇和权贵,就连米开朗琪罗这样恃才傲物的大师,也只敢在《最后的审判》这幅天顶画里,以一张皮的形式存在。


 

米开朗琪罗为梵蒂冈绘制的《最后的审判》天顶画,图中这块奇怪的人皮,是他自己。

图/Wikipedia

 但是有一位画家,虽然自己是教徒,却用当时公认的画耶稣基督的画法,为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在当时,这种做法相当于把自己封神了! 这位自负、自恋的狂人,就是德国最伟大的画家,丢勒。

 

 


 

谁是艺术史上的第一自恋狂?

 

当丢勒的父亲看到自己13岁的儿子开始对着镜子画自画像的时候,他惊呆了。

 银针笔(一种素描笔)在白纸上留下的,是一个天庭饱满、目光坚定、器宇轩昂的少年,他的一只手指向前方,仿佛在说:“看,镜子里的这个美男子是谁?”作为一名金银匠,这位父亲根本无法想象,这种出色的作品,会出自于一名金银匠学徒之手。


 

 丢勒13岁时画的自画像。
 

 这幅自画像只是开始,之后的丢勒,在每个年龄段都为自己留下了“绝世美颜”,可以说是开启了艺术家自恋的先河。

 就拿这幅《艺术家持蓟肖像》来说,这幅完成于丢勒22岁时的画作,其实是一幅“相亲广告”:颜色鲜艳的的帽子,映衬出精致、俊俏的面庞,质地柔软、别致的上衣和带有羊毛的衬衫,都是当时的流行款式,丢勒手上还拿着一颗蓟类植物,象征着男性的忠诚。


 

《艺术家持蓟肖像》

 以丢勒自我美颜的功力,很容易就拿下了对象的芳心,就在这幅画完成后的第二年,丢勒就家乡纽伦堡的圣塞巴斯教堂举办了婚礼。

 28岁的时候,丢勒又完成了一幅惊世骇俗的作品——《皮装自画像》

按住图片向左滑动,查看丢勒自画像和耶稣画像对比 








 

左侧是丢勒的自画像,右侧是达·芬奇画的《救世主》,也就是耶稣,不告诉你的话,你会不会把他们都认成耶稣?图2/Wikipedia

 在丢勒生活的年代,画家不管是画自画像,还是给位高权重的教皇、贵族们画肖像,用的都是侧脸,狂傲如拉斐尔、达·芬奇等大师皆是如此。

只有给耶稣的画像,才会用两侧对称的正脸画法。





拉斐尔少年有成,是教皇的座上宾,差点成为红衣主教,他的《自画像》,就是侧脸。

图/《纸上美术馆:拉斐尔》

 然而,只有28岁的丢勒,却极度自(zi)信(fu)地把自己画成了对称正脸,更“过分”的是,他不光用了神的构图,还用了神的形象,垂下的长发和胡子,以及手放在胸口祝福的手势,都是照搬人们心目中熟悉的耶稣模样,简直是霸气侧漏

 在后世的一些评论家眼里,这幅画作是一种僭越:与丢勒本人相比,画中人的额头更高,鼻子也更为修长,他故意把自己刻画的和耶稣基督的面容相似,这种行为过度傲慢,甚至有亵渎神灵的意味。

丢勒被称为自画像之父,想看更多他的自画像么?点击下方图片,一起来品评他的“自恋情结”吧!


 

丢勒当然也不是一直都在画正面自画像,除了28岁时画的那张外,他其它的自画像都是侧脸的。
 

 更有意思的是,丢勒还为自己设计了LOGO:一个由他名字首字母A和D(AlbrechtDürer)组成的符号,在历史上,丢勒是第一个敢于堂而皇之地在作品上签字的画家

 丢勒的才华,真的配得上他的自负么?

 

 


 

一个以丢勒命名的时代

 

1471年,丢勒出生于今天德国的纽伦堡,那一年,达芬奇19岁,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分别将在4年后和12年后出生。

 与正处于文艺复兴和商业文明巅峰期的意大利相比,纽伦堡所属的神圣罗马帝国(约为今天的德国+奥地利,以下简称德国)简直是一个文化沙漠

神圣罗马帝国虽然名字看上去很霸气,但其实它是一个由300多个各自为政的小国组成的松散联盟,各家割据的局面,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愿意资助艺术家搞创作的人屈指可数,艺术领域持续低迷


 

1510年绘制的神圣罗马帝国双头鹰庇护下的各个诸侯国。

图/Wikipedia

 在丢勒出生的年代,德国的艺术家们正在模仿尼德兰(今荷兰)的画风

尼德兰人有钱,但他们没有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遗产,画出的画虽然风格写实、刻画精细,但人物的形象是哥特式的细长条,缺乏意大利画的风韵和美感







什么叫哥特式的细长条?看看被誉为尼德兰文艺复兴奠基人范艾克的这幅《阿尔诺非尼夫妇》就明白了。

图/Wikipedia 1494年,丢勒向南跨过阿尔卑斯山,跋山涉水来到意大利游历。

在威尼斯,自命不凡的丢勒被贝利尼的圣母作品所震撼:这些画色彩明快,圣母的表情中流露出母性的温情脉脉

在返回家乡后,丢勒立刻仿照着贝利尼的《莫利雷圣母》画了一幅《哈勒圣母》,他这幅画copy的有多好?直到近代,这幅《哈勒圣母》一直还被认为是贝利尼的所作。

查看两幅圣母子像的对比 





左侧为丢勒的圣母子像,右侧为贝利尼的圣母子像。

图2/Wikipedia 贝利尼从意大利学到的,不仅有人性的美,还有科学的精神,达·芬奇画过许多素描手稿,丢勒也是如此,在他的作品《祈祷的手》里,通过阴影和线条的搭配,将肌肉、血管、皮肤的体积感和光影变化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祈祷的手》。
 

 不光是画人,丢勒在画动植物时,也体现出他特有的“细节控”情结

丢勒笔下的野兔,每根兔毛不同的长度和方向,都一一精心绘制,你仿佛可以摸到兔子柔软毛皮的质感;他笔下的草丛,更是缜密到能够判断出各个细小植物的品种。

除了兔子和草丛,丢勒还画过栩栩如生的松鼠和蝙蝠点击下方图片,看看丢勒笔下可爱的动物们



《野兔》和《草丛》。

 

通过汲取南北方各家所长,丢勒成为了德国当之无愧的宗师级画家,他一手开创了德国的文艺复兴

十八世纪的诗人歌德曾说:“当我们明白了丢勒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了高贵、真实和丰美。

恩格斯更是直接把丢勒誉为德国的达·芬奇

在德国美术史上,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初的几十年,直接被称为丢勒时代

 

 


 

世界上第一位版画家

 

如果单论油画作品,丢勒肯定比不上文艺复兴三杰这样的大师,但他在版画领域的成就,在当时、甚至后世都无人能出其右。



 丢勒的铜版画代表作《亚当与夏娃》。
 

 版画是书上插画印刷的底板,学者和民众日常接触到的,几乎都是版画,而非油画,油画多是权贵们定制的的作品,一般会摆在自己家里或挂在市政厅里,普通人很难看到。

 十五世纪中叶,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印刷术,制作书的成本和时间都大幅降低,人们的求知欲望被迅速点燃。

一位瑞士巴塞尔学者在写给他朋友的信里说:“满满一车精装本的古典书籍......刚到,就来了30位客户抢购,仅仅问一问价钱,就为争购不让,互相抓破了眼睛。



古登堡发明的印刷术,就是活字印刷术,但他改进了制版材料和油墨,让这项技术迅速普及开来。

图/Wikipedia

 书籍的流行,让版画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丢勒的第一位老师沃尔格穆特,就是一位版画画家。

由于版画只有白色和灰色两种颜色,很难画出彩,丢勒利用线条的排布和交叉,将人物和风景描绘得如雕塑般立体,让这类作品从幼稚变得成熟起来。



丢勒的木版画代表作《天启四骑士》。
 

 1495年,丢勒在纽伦堡建立了自己的版画工坊。

与当时大多数版“画家”只画底稿,雕刻由学徒完成的情况不同的是,丢勒自己创作的版画作品,除了几幅巨型版画之外,其它都是他亲手绘制、亲自雕刻的,他以德国人特有的严谨,创造出了甚至连后人都难以超越的版画巅峰,丢勒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版画家。

丢勒的铜版画,有的比油画看上去还要真实点击下方图片,一起来看看吧



 铜版画《书斋里的圣哲罗姆》,材料的质感,房间的空间感以及光影效果,都通过阴影和线条展现出来。
 

 丢勒的版画有多出名?他依据别人的一张素描画过一张木版画《犀牛》,这头犀牛腿上有鳞,脚趾外翻,浑身长满了铠甲,背上还有一个多余的小角,这幅模样完全属于他个人的想象。

但就是这样一只犀牛,在此后的几百年里传遍了整个欧洲,它的复制品无处不在,从比萨教堂的大门到南美哥伦比亚某座教堂的壁画都有它的身影。



丢勒的木版画《犀牛》。
 

 版画的创作,让丢勒在书籍印刷的风口里“飞了起来”,即使他没有像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三杰那样被权贵供养起来,他的收入也可以支持他在家乡买房,还四处旅游,过上了今天中产阶级的生活。



丢勒在纽伦堡的豪宅,今天它作为丢勒博物馆向民众免费开放。

图/Wikipedia

 当你了解了丢勒的成就后,或许也能够理解他画自画像时的自恋行为了。

点击下方图片,找到被你“丢了”的丢勒 

上一页 -下一页

关键词:丢勒,德国,达·芬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