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陀螺网
导航

首页 > 历史 > 详细内容

高仙芝兵败怛罗斯,封常清崭露头角?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www.tl6.net

高仙芝兵败怛罗斯,封常清崭露头角?

凯旋的高仙芝依仗军功,干了一件很不地道的事情。

 按照职场规矩,作为安西副都护,取得如此大胜,应该先把战功汇报给顶头上司安西都护夫蒙灵詧,然后再由夫蒙灵詧汇报给李隆基。

哪怕是最不会办事的下属,也得兵分两路,给李隆基报喜的同时,抄送夫蒙灵詧一份。

 但是高仙芝却偏偏选择了最无情的做法,他不但越级汇报,还没有通知夫蒙灵詧。

 如果高仙芝和夫蒙灵詧有仇,他这么做也算是情有可原,但现实却恰恰相反,他是夫蒙灵詧一手提拔上来的心腹。

 所以,高仙芝干的这件事,往轻了说叫不懂规矩,往重了说就是忘恩负义。

 别说极为讲究忠诚恩义、门生故吏的古代,哪怕是放到如今的职场,这种行为也会被人唾弃,以后谁还敢用这样的下属? 性格决定命运,也许从这一刻起,就决定了高仙芝以后悲凉的命运。

 等高仙芝带领大军回到安西的时候,夫蒙灵詧对他这种忘恩负义的行为,狠狠地骂了一顿。

他们的这段对话很有意思,我就直接贴原文了: 夫蒙灵詧骂仙芝曰:“啖狗肠高丽奴!啖狗屎高丽奴!于阗使谁与汝奏得?” 仙芝曰:“中丞。

”(夫蒙灵察兼任中丞)。

 “焉耆镇守使谁边得?”曰:“中丞。

”“安西副都护使谁边得?”曰:“中丞。

”“安西都知兵马使谁边得?”曰:“中丞。

” 灵詧曰:“此既皆我所奏,安得不待我处分悬奏捷书?据高丽奴此罪,合当斩,但缘新立大功,不欲处置。

” 被顶头上司一通臭骂之后,高仙芝这才意识到自己闯下了大祸,以后穿着小鞋上班,恐怕是再所难免了。

 如果高仙芝真的能够穿几年小鞋,经受一次挫折,在痛苦中领悟到做人、做事的真谛,后面他的悲剧,恐怕还可以避免。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就在高仙芝惶恐不安的时候,监军太监边令诚却把这件事情秘密地报告给了李隆基,并且劝谏李隆基道:“如果高仙芝立了功,却要忧虑而死,以后谁还敢为朝廷卖命呢?” 越级上报这种事,对于直属领导来说很恶心。

但在不少一把手看来,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反还能让自己体会到一种至高无上、掌握全局的快感。

 所以,正在兴头上的李隆基听完边令诚的小报告之后,就把夫蒙灵詧调回了中央,让高仙芝接替了他的职位。

 两年之后,高仙芝入朝汇报工作的时候,李隆基又把他提拔为了左金吾卫大将军(正三品),他的一个儿子也被授于五品官职。

 为了回报李隆基的厚恩,回到安西之后,高仙芝便第二次跨越帕米尔高原,灭了朅师国,并生擒了其国王勃特没。

 两次跨越帕米尔高原,让高仙芝在西域的威望达到了顶点,唐朝在中亚的势力也发展到了顶峰。

 但是,孟子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这句话我们还可以反过来理解,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便很难担当起大任,高仙芝就是如此。

 他明明做了不懂规矩,忘恩负义的事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相反还受到了李隆基的大力提拔。

虽然从短期的军事角度一看,李隆基的确爽了一把,但从长期的政治角度看,这就是在变相鼓励高仙芝为所欲为。

 要知道,人性是不可以纵容的!今天放肆,明天就必然出乱。

 高仙芝就是如此,取得两次大胜之后,他就飘了起来,不仅变得胆大包天,还贪婪无比。

 当时中亚有个国家叫做石国,从李世民时期开始,该国就成了唐朝的附属国。

几十年以来,石国对待唐朝可谓是恭恭敬敬,每过几年都会到长安朝贡一次,其国王还被李隆基册封为了怀化王,并赐予了免死铁券。

 但是这个国家有个特别欠揍的“毛病”,就是很会经商,特别有钱。

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公元750年,闲来无事的高仙芝便以“无蕃臣礼”的名义,领着兵揍人家去了。

 到达石国之后,高仙芝又玩了一个很卑鄙的手段,他忽悠石国国王车鼻施,说自己是来签订友好协约的。

然后他趁其不备,就攻下石国的都城,活捉了国王车鼻施,将城中老幼全部斩杀,并纵容士兵大肆抢略了一番,仅他一个人就获得了十几斛瑟瑟(一种宝石),五六匹骆驼驮运的黄金,以及良马无数。

 他这种不顾大局的恶劣行为,引起了中亚各国的强烈不满。

没有被活捉的石国王子,便开始游说中亚各国,以及大食(阿拉伯帝国)出兵数万,一起来进攻大唐。

 公元751年,著名的怛罗斯之战便因此爆发了。

 面对多国联军的远征,其实损失最小的办法就是坚壁清野、固守不出,等到敌军粮草将尽之时再伺机出战。

 但高仙芝听说石国纠集了一群国家来打自己之后,十分地不屑。

在他看来,这就是一群手下败将、乌合之众。

所以,还没等这群人打过来,他就带着李嗣业召集了三万蕃兵和唐兵,长途奔袭了700里打人家去了。

 

很快,双方便在石国的第二军事重镇怛罗斯城(今哈萨克斯坦境内)相遇了。

 由于高仙芝的威名早就传遍了中亚,所以,大食军队看到唐军主动出击之后,并没有敢出城迎战,而是采用了固守疲敌的策略。

 高仙芝见对方人数众多,加上自己深入敌人腹地,狂奔了700里疲惫不堪,所以也没有敢轻举妄动。

 双方就这样在怛罗斯城下大眼瞪小眼对峙了五天,也没有瞪出来个结果。

就在双方准备瞪第六天的时候,唐军这边却出现了意外。

 当时唐军之中有一支是少数民族葛逻禄的骑兵。

葛逻禄和石国相邻,几个月前,当石国被高仙芝用卑鄙的手段摩擦的时候,葛逻禄便产生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悲悯感。

所以,他们便在第五天的傍晚,勾结了大食的军队,对唐军发起了总攻。

 高仙芝哪里会想到后院起火,所以根本就没有丝毫准备。

虽然他极为勇敢地带领唐军进行了拼死抵抗,但是几个时辰之后,三万大军就被打得只剩下了几千人。

 眼看大势已去,人形坦克李嗣业急忙冲到了高仙芝的身边,一手拉着他往后狂奔,一手拿着大棒连杀几十人,终于为高仙芝杀出了一条血路。

 护送高仙芝突出包围圈之后,李嗣业抢了一匹战马就准备跟着高仙芝一起逃跑。

但这一幕刚好被唐军副将段秀实看到了。

他大声骂道:“率先逃走,是为不勇;弃军保己,是为不仁。

侥幸逃脱,你不羞愧吗?” 一向以勇猛著称,动不动就来个先登的李嗣业怎么能受得了这种侮辱。

于是,他便立刻扭过身去,握着段秀实的手连连谢罪。

 随后,这两位猛将便把打散的唐军重新组织了起来,并带头对大食军队发起了反冲。

在他们拼命的厮杀之下,大食军队终于被打得放缓了攻势,这几千唐军也终于顺利地逃回了安西。

 记得很早以前有人说过,怛罗斯之战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帝国之间的战斗,一次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战斗,大唐帝国从此失去了中亚的统治地位。

还有一些造纸工匠被俘虏了过去,造纸术由此传入了阿拉伯,然后又传入了西方。

 但是,最近几年又有研究表明,造纸术早在怛罗斯之战以前,就通过和平的方式传入了阿拉伯,与这次战争无关。

另外,这场战争无论是对于唐朝,还是对于阿拉伯而言都无足轻重,并没有改变历史的进程。

 唐朝没有因此失去在中亚的统治地位,因为两年之后,封常清就越过帕米尔高原灭了大勃律国,使中亚各国再次震惊。

 而阿拉伯帝国也没有再向中亚用兵,因为他也在忙着镇压内乱。

所以,别说世界格局了,中亚的政治格局都没有因此改变。

 就我个人而言,在政治格局层面,我比较倾向于后面的说法。

但对于造纸术是否通过这次战争传到阿拉伯的观点,我保留意见,还需要更多的证据以证明谁对谁错。

 但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纠结于这么微小的历史细节,着眼于大局,从史书中总结历史规律、获取经验教训、看懂权谋人性等等,对于我们的成长似乎更重要一些。

 总之,经此大败,高仙芝的名将生涯提前结束了,他被解除了安西节度使的职务,调入了京城只担任右金吾大将军一职,一直等到四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他才又一次披上了盔甲,被委以了重任。

 高仙芝走后不久,另一位名将封常清就接任安西节度使的职务。

 封常清,今天山西人,原始家庭状况不详,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外公不知道犯了什么罪,被流放到了安西看守城门,他就跟着外公一起到达了安西。

 作为没有父母照顾的犯人家属,封常清的童年过得相当凄凉。

因为家里过于贫困,所以他从小就营养不良,长大之后,便长出了一副鬼斧神工的感觉,身材细瘦不说,还有斜眼、脚短、跛足等一系列的毛病。

 但是,老天毕竟还是公平的,在夺走了他亲人以及外貌的同时,还给他留下了一个聪明、酷爱学习的大脑。

 他的外公恰好知识渊博,所以在看守城门的时候,经常会抽出时间,教他学习文化知识。

 一边是大漠孤烟,一边是知乎者也,在如此简陋的野外教室之中,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学习,封常清终于学业有成,并掌握了一定的军事知识。

 但是当时犯人的子孙并不能参加科举,所以,封常清尽管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

等他外公死后,他又失去了唯一的收入来源,变得更加贫穷了。

 走投无路的常清长不得不投到了夫蒙灵詧的麾下,当了一名小兵,但苦于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所以一直到30多岁,他都默默无闻。

 面对长期的怀才不遇,封常清并没有像一些文人墨客那样意志消沉,从此喝酒堕落。

相反,蓄之既久,其发必速,他积极主动地寻找着每一个可能的机会,不停地向各位牛人毛遂自荐。

 有一次,他看到高仙芝骑着战马,带着30多名衣着光鲜的士兵从自己的眼前飞奔而过,他突然又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于是,他又一次鼓足了勇气,给高仙芝写了一封慷慨激昂的毛遂自荐信。

 但是,结果仍然和以前一样,高仙芝看到他的长相之后就一阵恶心,直接就把他拒之了门外。

 不过,封常清并没有灰心,所以,第二天,他又写了一封信,当面交给了高仙芝。

 高仙芝看到是他之后,不胜其烦地说道:“我的侍从已经够了,用不着你。

” 封常清也怒了,大声说道:“我仰慕公之高义,愿意侍奉左右,所以才毛遂自荐,您为什么一定要拒绝?公若以貌取人,恐怕要失去子羽啊!”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是一个典故,大概讲的是孔子当年以貌取人,没有收子羽为徒,而把一个长得很帅的宰予收为了徒弟。

没想到,多年之后,子羽自学成才,成为了一个闻名天下的学者,而宰予却因为在齐国造反被处死了。

 封常清用这个典故,一下子就显示出了自己的才学不一般。

但是,高仙芝根本不吃这一套,什么子羽、宰予,再过来老子宰了你还差不多。

 可是,封常清这一次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一定要跟着高仙芝混。

在之后的几十天里,他就一直站在高仙芝的办公室外面,大有一副你不录用我,我就站死在这里的节奏。

 你还别说,这种方法从古至今都非常管用。

记得当年既没姿色又没文化的山西女人丁书苗,用得就是这一招,搞定了我们原来的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

 高仙芝和刘志军一样,终于被封常清这种锲而不舍的惊人毅力所折服了,让他成为了自己的侍从,无论走到哪里,都带在身边。

 有了施展抱负的平台,封常清很快就展现出了自己绝世的才华。

 有一次,达奚各部叛乱,高仙芝率领两千名精锐骑兵,将其一举消灭了。

打完仗之后,按照工作流程,得给上级领导写一封捷报。

 高仙芝正准备让人书写的时候,没想到封常清就已经写好了。

他在捷书里详细地陈述了井眼泉水、驻军地点、敌人的情况及战术、我方的对策及收获等所有需要注意和总结的事项。

 高仙芝看完之后,大吃一惊,从此对封常清更加刮目相看。

捷报传到后方之后,判官刘眺、独孤峻等人也都大吃一惊,纷纷夸赞封常清是一位了不起的奇才。

 从此之后,封常清这位长相奇特,才能更加奇特的奇葩,便开始在安西崭露头角,步步高升。

几年之后,便升为了朝散大夫,负责安西四镇的一切后勤工作,只要高仙芝出征,就必然让封常清留守后方,运筹帷幄,处理机要。

 新一代名将,就此终于冉冉升起了…… 

上一页 -下一页

关键词:高仙芝,兵败,怛罗斯,封常清,崭露头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