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后韩国如何成为战国七雄的?
众所周知,战国时各地诸侯国并立,其中又有七国因为国力较强,而被称为“战国七雄”,这里面有通过变法而走向富强的秦国,有疆域冠绝当时的楚国,还有盛产人才的魏国,有最早为骑兵改革的赵国......那么韩国这个面积极小,又被强国围在当中的小国,是如何成为战国一“雄”的呢?
富二代指尖陀螺网小编在研究完战国七雄的历史以后,一想韩国时,脑海中就会蹦出三个字“富二代”。韩国的“爸爸”叫“晋国”,晋国是周朝后期的诸侯国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也是实力最强的诸侯国,且没有之一。不过晋国和历史上所有的国家一样,到达巅峰之后,就开始走下路。
至于晋国的实力下滑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它的“爸爸”周朝。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周朝是一个分封制的国家,那么怎么理解分封制呢?指尖陀螺网小编认为大家可以把他理解成一个公司的销售体系,周朝的皇室就像是销售部的总经理,总经理下面是各区域的大区经理,也就是“诸侯”。
总经理本人并不负责去现场跑业务,他只负责每个月给大区经理们开会,并布置销售任务,他关心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各大区的业绩(诸侯上交周朝的费用)。因此各地区的大区经理其实就是本地区的土皇帝,只要他完成了业绩指标,想用谁就用谁,想怎们干就怎们干。俗话说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
各诸侯国拥有着这么大的权力,时间一长,自然是对总经理光索取不付出的行为感觉不满,于是大区经理们就开始暗地里自立门户。周朝因为实行分封制而导致诸侯国尾大不掉,那么一脉相承的诸侯自然也有类似的问题,而在各诸侯想出解决办法之前,晋国就已经病入膏肓。
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影响从来不限于地域和历史,于是衰老的的晋国就被治下的赵、魏、韩三个家族拆分,也就是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赵、魏、韩分完家产以后,从纸面(面积)上看好像韩国最吃亏,但是韩国的境内,却有两样能让它在乱世立足的宝贝。
俩宝贝赵国的第一个宝贝,是境内的益阳铁山,也可以称作益阳铁矿,总之一句话当时的赵国继承了晋国最大的铁资源。我们现在可能对于“铁”这种资源,已经不太重视(不是数量而是性能),但是在当时,铁可是属于高端材料,要知道,在铁器使用之前,我国的先民先是用的石块、兽骨、植物枝干等东西,来进行生产和打仗。
后来因为比较软,而利于加工的铜出现以后,先民们才用上了金属制品,而且这一用就用了上千年。但是大家都知道,铜的优点是比较好生产,且利于加工,但缺点也一样明显,那就是易生锈和不够坚硬。而随着我国先民的发展,铁器在春秋时开始得到初步的使用。这也是为何在春秋之前,好像我们的先民似乎比较“爱好和平”,但在春秋之后,他们却开始“活跃”了起来的原因之一。
那么当时这座铁矿给韩国带来了什么呢?据《苏秦列传》的一段记载,我们可以管窥一斑。当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王,希望他们联手抗秦,当他见到当时韩国的话事人韩宣王以后,就对韩宣王说:
“天下的强弩都出自韩国,韩国最好的弩箭能射六百多步,天下,韩国的宝剑也是锋利无比,很容易就能刺穿别国的铠甲,韩国的铠甲都是精工锻造,质量都属上乘,你家条件这么好,为啥还要怕秦国呢,咱们一起组队抗秦它不香吗?”
从这一段的描述我们就能看出,当时韩国因为境内有铁矿山,且继承了晋国的炼铁技术和人才,所以在武器这一点上,是完全能够在当时傲娇一把的。所以指尖陀螺网小编认为,韩国当时的铁矿山(冶铁系统),是它在当时的立足之本之一。
赵国的第二宝,是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从宏观上看,韩国处在秦、魏、齐、楚等国的包围之中,从微观上看,韩国周边多是群山环绕。怎么看韩国所处的地方,都是一个“绝地”。但是我们换个思路,就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
韩国虽然被四国所围,但是只要他善于处理外交关系,那么各国都会高看他一眼。而事实上,韩国就是这么做的,中原六国强大时,它紧紧团结在中原六国身边,和它们一致对抗秦国;当秦国国力强大以后,韩国又很“知趣”地充当了秦国的马前卒。虽然从表面看,韩国这么做像是“墙头草,两边倒”,但作为小国来说,能独立生存下来,那已经就是胜利了。
此外,虽然群山环绕的地势限制了韩国的发展,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正是这些“限制”保了韩国的一方平安。如果韩国四周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而且它又身怀“冶铁”这个重宝,估计哪个诸侯国都会诬陷它研究“生化武器”,然后把赵国变成伊拉克……
小结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韩国这么“弱小”的国家,之所以能在群狼环伺下维持近200年的国祚,一方面是因为他是“富二代”,继承了爸爸“晋国”的遗产,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为他赢了一线生机。
最后指尖陀螺网小编想说,国犹如此,人亦可以,在当前这个时代,你只要能深耕一业,必然会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