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继红悲剧的原因?人大伍继红现状如何?
伍继红的悲惨故事广为流传。
伍继红199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
毕业那年,她通过了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笔试,但面试落选,精神受打击。
接着,父亲去世,伍继红又受打击。
后来,伍继红南下广东打工,结识初中同学,结婚生女后不再工作。
5年后,丈夫外遇离婚,伍继红再受打击。
最后,伍继红经人介绍再嫁,生下5个儿女,此后照顾一家老小,不再工作,一家9口靠丈夫打工养活。
如今,伍继红住在江西修水上杭乡十二坊村一座危房里,是村里的“精准扶贫对象”。
这就是伍继红的悲惨故事。
让我们理一下伍继红的遭遇:找工作失败、父亲去世、离婚、多孩、穷困。
这样的遭遇,无论在城乡,不足为奇,为什么落在伍继红身上,格外刺眼呢?
因为她的身份。
按照常理,名校毕业生,几乎注定有光彩的人生。
只要查一查人大20年来的毕业生去向,就业率、薪资、前景,多少人人生稳健、多少人前程似锦,一目了然。
名校饱学,帝都浸润,享受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教育资源、资讯资源、人文资源、经历资源,比芸芸众生出众简直毋庸置疑。
伍继红作为以692高分考上人大的稀缺人才,毕业19年,即使没有前程似锦,也该人生平顺吧?即使不是大众榜样,也该齐平常人吧?
伍继红让我们大跌眼镜。
她不仅物质上穷困潦倒、常人不如,精神上也苍白凌乱、常人不如。
几场人人不能幸免的人生打击下来,她全线失败,一败涂地。
伍继红辜负了她的母校、她的青春。
有人认为伍继红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
说,1996年起国家开始取消大学毕业分配,毕业生要自主择业,伍继红所学专业就业面狭窄,找不到好工作。
说,1998年到处工人下岗,伍继红就业竞争大,找不到好工作。
这似是而非。
一,取消分配全北京、全中国一样,伍继红毕业时已经实行几年,多少有知识有能力有闯劲的大学生出路顺畅,怎么单单伍继红沦陷?二,下岗潮再汹涌,社会也不可能拒绝年轻的知识精英;如今就业竞争更大,是不是更应造就大批伍继红?三,什么叫好工作,没有好工作人生是不是就万劫不复?
看看伍继红的工作经历吧:毕业19年总共工作两年——北京公务员没考上;天津应聘没录取;广东公司工作,月薪3000(当时高薪),几个月后和人发生矛盾离开;熟人服装厂工作,嫌弃月薪1000,不久辞职;另行工作,结识前夫,结婚生女,放弃工作。
时代要负几分责任?
找工作不顺,崩溃;找到工作,挑剔;懒散吃不了苦,高不成低不就,最后索性逃避。
这哪里是接受过高端教育、见识过时代风云的大学生所为?哪里是对工作、对人生有追求的年轻人所为?
有人认为伍继红的悲剧是婚姻造成的。
说,伍继红出身农村,村女普遍早婚,伍继红无奈草草结婚,两次婚姻都嫁的底层(第一次初中学历,第二次小学二年级),所以被拖累了。
简直是强词夺理。
一,伍继红没有早婚。
二,低劣婚姻是她主动选择的结果。
伍继红出身农村不假,但她没有弱智、痴呆、残疾,没有病母要救积债要还,没有被人逼婚逼生,作为飞上枝头的凤凰女,她本应比谁都更抵触低劣婚姻,作为受过见识深广的名校生,她本应比谁都更憧憬幸福家庭,但她的表现,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有人认为伍继红的悲剧是疾病造成的。
说,求职不顺、父亲去世、丈夫离婚……让她饱受摧残,精神失常,导致了此后连串的不幸。
这是避重就轻。
一,那些人生的寻常挫折,伍继红竟然扛不过去,让人瞠目结舌。
二,伍继红没有精神失常,更没有失常到无法思考、无法工作、无法正常生活。
不错,经过生活的打击,伍继红有精神问题,但很短暂,在家人帮助下很快好转,否则她不可能接连结婚、不断生子,不可能一个人操持9口之家,十多年之久。
伍继红经历曝光以后,媒体去采访,记者多次说过,除了和人谈话有时走神,看不出伍继红有什么异常。
“我有精神病”不过是甘于沉沦的借口。
自己的责任必须自己负。
伍继红的悲剧是她自己造成的。
离婚以前不如意,是因为高傲;离婚以后悲剧,是因为自暴自弃。
伍继红有错误的名校优越感。
她认为生活和社会理应善待自己,自己理应有足够满意的人生,否则就怨恨、冷漠甚至摧折,她受不了生活的落差。
找不到工作,耿耿于怀;找到工作,左右挑剔。
和前夫相识几个月就结婚,婚后常年不工作,有“堂堂名校生嫁打工仔,他该宠我”的高傲;前夫外遇离婚,已经承认了错误、也做了补偿,她仍然不自省,仍然精神崩溃,有“娶了我,他竟然不珍惜”的死结。
她没有认识到,或者不愿承认:一张名校毕业证,不够换取太多。
伍继红是怀着前夫的孩子再嫁的。
她本可以不嫁,生下儿子,送人或自带(前公公来要人,她不给);然后找工作(只要不挑剔,能找到,例子很多),勇敢地重新生活。
但是她选择了嫁人,因为姐姐建议她嫁人。
再嫁后,她本可以不生那么多孩子,以免越生越穷,但是她迎着计生人员,生了,她听从了瘫痪婆婆的荒唐理由:“结扎对身体不好”。
合理的解释就是她已经自暴自弃了,得过且过了,任凭命运摆布了。
从她从未对现任丈夫谈起过自己的名校经历,丈夫在人大“娘家人”来看望时,完全目瞪口呆,“好像不认识她一样”,可以再次印证这一点。
放弃自己的人,注定一败涂地,无论她是谁。
先是高傲不群,后是自暴自弃,伍继红的悲剧是性格悲剧。
伍继红的悲剧是个例,但是怀伍继红性格者比比皆是,如果没有足够警醒,悲剧不会停息。
全家搬进新家
半年前引起网络关注的人大毕业生伍继红,又有新消息了。
在各界的关心下,家里盖好了170平方米的新房子,带着老人和孩子一家9口搬了进去。
但她到现在依然没能工作,家境依然贫穷。
当时到她的家乡去看望她的母校代表,鼓励她回所学的档案专业工作,并给她寄了有关图书管理的书,让她重拾专业。
人大校友看望伍继红
今年45岁的伍继红,是人民大学1994级的大学生。
1998年她毕业的那年,“铁饭碗”已被打破。
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现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毕业后,伍继红涌入人才市场,与101万毕业生争抢“饭碗”。
她先考取了公务员,但在面试环节被淘汰,后来谋了一海淀区档案馆的工作,在犹豫中被其他同学拿走了。
后来她辗转广州、天津、广州,始终未能进入“体制内”。
后进了一家网络教育公司,每个月的收入是3000多元,却因和同事之间产生矛盾辞职。
这家公司后来上市了。
之后找到了一份生产线上的工作,一个月1000多块钱的工资,再一次辞职。
后来在福建遇到了她初工时的同学,结婚。
自从2000年,和她的只有初中文化的丈夫结婚后,17年的时间她再未从事任何工作。
漏雨的土坯房
有报道说,在这期间对她打击最大的是她父亲去世了。
就业不顺利,工作不顺利,亲人去世,都给她的精神上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使她在认知上也出现了偏差。
使她面对一个个选择时,选的都不是对的那一个。
从毕业到结婚,两年多的时间,她跑了这么多的地方,一直流浪一样动荡地生活。
结婚5年她丈夫有了外遇,带着他们的大女儿走了。
此时的她没有回到自己的家,却回到了丈夫只有一个老父亲的家里,已有了身孕。
经人介绍,她嫁给了村里的一户贫困户后,生下了前夫的儿子,及以后的4个女儿。
一家9口人住在一间随时可以倒塌的黄土屋里。
伍继红的事在网上披露后,人大的老师校友专程到她家里看望她,为她一家捐款盖房,并鼓励她重拾专业,能干一份与专业有关的工作。
新房
半年过去了。
伍继红家的新房盖起来了。
现在伍继红的精状况也比当时的情况好了不少。
但是她的专业书她并没看,她认为在工作中学习会更好。
对于一直没有下落的工作,她比较心急,想能找份洗碗的工作也可以。
当时伍继红的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尤其是人大的校友都愿意出钱出力,把她从当时的困顿之中拉出来。
这种帮助的温暖,不但伍继红能感受到,全社会也都感受到了。
不知从什么开始,“人大校友”已经成了一个会对每位校友伸出援手的不抛弃不放弃的集体的代名词。
对于突然而至的帮助力量,伍继红作为当事人,一定不如旁观者清醒:钱的帮助容易,众人拾柴火焰高;能力上的帮助难,很难找到与她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岗位。
俗说:能扶起竹竿,扶不起井绳。
当一个人的能力是井绳时,肯定是不能胜任竹竿的工作。
现在这样一个结果已经出现了,170平米的房子盖起来了,政府8.5万的补助也到手了。
原本赤贫的一家九口,有了亮堂的大房子住,手里也有了可以花的钱,够生活一段时间。
但伍继红的工作依然没有着落。
一个17年都没有工作过的人,又能干得了什么样的工作呢?她书看不进去,想到工作岗位上去学。
这样的想法,在就业形势不好的今天,一个岗位有好几个能胜任的人盯着的情况下,几乎就是不可能。
更别说,还想有人手把手的教你了,或者让你在岗位上慢慢练了。
她说想去刷碗。
这如果不是只是说说而已的话,那她一定知道,处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哪里有碗需要刷?就是真有的话,体力上能不能吃得消?她所希望的工作没有了,早就没有了。
在她二十年前不停地放弃过程中,那些她本可以胜任的工作就早已离她越来越远,消失地没有了踪影。
旧房前全家合影
引发社会对伍继红关注的是因为她的不幸:她一个名牌大学生所走的路,与人们对大学生应该走的路的认识相去甚远。
不但没能凭着学到的知识成为一位学者,白领,过上小康的生活。
还波波折折地落角在一个穷山村,生了六个孩子,成了赤贫。
但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是人大的毕业生,有一群从不认识,今后也不会认识,却热心帮忙的大学校友,解决了她的生活困境。
美中不足的是:她的能力已经不足于让她从事一份自己想做的工作了。
能力尽了,如同井水里的水枯了没水一样,没有力量。
对于没有能力的人,别人想帮也帮不上了。
就如一个人爬山,无论别人怎么拉你拽你,你没有自己的力气,最后也是上不去。
而所有的同道人都不会长期停下来用一生等你。
只能在自己向上攀登的同时,给予你力所能及的帮助。
新房里的家电
伍继红是个特例。
正因为她是个特例,有着极端性,才能更清楚地说明,能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当一个人面对困难需要帮助时,能得到的帮助也要取决于自身的能力。
自身能力越强,得到帮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这样的人所需要的帮助只是克服掉某一个困难,度过某一段的低谷。
如没有油抛锚的车,只要给油箱里加上油,就能重新上路。
而不是根本就不会开车。
现在的伍继红,就是有一份档案馆的工作给她,她也胜任不了。
现在的她如果放弃二十年前对体制内的执拗,也放弃不必要的幻想,踏踏实实地带好五个孩子,让孩子们的今后都能有一个好的出路,是爱,是责任,也是担当。
如果说之前二十年,她的想法做法只是耽误了自己一个人,那现在如果不抓紧时间弥补上对孩子们的关照,耽误还会延续至第二代;误她是误一个人,误孩子,是五个人。
有这么重要的担子要担,那份刷碗的工作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