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之死:三毛丝袜上吊自杀前的最后一封信和最后一个电话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www.tl6.net
聊起“三毛”,很多人会反问:哪个?没错,这世界上起码有两位名震天下的三毛:一位是漫画里的贫穷小男孩,一位是现实中的自杀女作家。
今天呢,咱们聊聊后者。
三毛的诞生
三毛,本名陈平,曾用名陈懋平。中间那个字读(mào),估计是族谱上定下来的,必须放名字里。
但是三毛不耐烦写这么复杂的字,自己做主去掉了~有魄力!说实话,这字儿要是摊我身上,我也想删除,上学罚抄名字多遭罪啊!
1943年,三毛出生于重庆。
当时抗战尚未胜利,祖国河山处处战火,没有安稳日子可过。
于是,三毛的父母带着子女到处逃难,从重庆到南京,从南京到上海,从上海到台湾,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三毛缺乏安全感,也不爱与同龄人玩耍,只对书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小学五年级,她开始看《红楼梦》,到了初中时期,她几乎已经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12岁时,一家人已定居台湾,三毛考入台湾省一所女子中学读书。
三毛的成绩不差,考上的学校也不差,但中学不比小学,容不得人“偏科”,尤其是代数课——三毛的代数成绩让老师头疼,代数老师也让三毛头疼,哎,冤冤相报何时了。
有时,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三毛叫上讲台,宣布要“请她吃两个鸭蛋”;有时,他拿出毛笔,在三毛的眼周画大墨圈,画完不算,还要罚站,让三毛在走廊上展示自己,让所有同学都顺理成章地嘲笑三毛。
这不仅仅是校园暴力,这特么是教师带头的校园霸凌啊,心理素质再差点儿的早从顶楼跳下来了。
三毛内向、自卑,不敢跟父母讲学校的事情,每天晚上自己蒙上被子偷偷哭泣。
三毛走上文学之路后,还曾用文字回忆过这段经历,她表示,自己无法适应学校生活,“内心焦虑逐日俱增所致而自杀。
”求生欲让三毛开始逃学,被家里人知道了。
父母万分担心,但也知道这事儿没法硬来,他们先是为三毛办了一年休学手续,让她在家里调整;一年之后重返校园“试读”,仍然解决不了她厌学的问题,干脆算逑,不念了!
从此,三毛开始在家自学。
三毛喜欢文学,父母就用业余时间教她诗词、古文、英语,余下的让她随便选书去读;三毛喜欢画画,父母先后请3位老师教她。
终于,这次三毛遇到了好老师,把她从自己的世界里救了出来,三毛开始与人沟通,也找到了接下来的人生努力的方向——文学。
三毛的死亡
讲三毛的死亡,必然要讲她的爱情。讲她的爱情,必然要讲到荷西。
这里有一个爱情片段,您看完就知道他们俩的感情了:
荷西问三毛:“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三毛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荷西说:“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也有例外的时候。
”三毛叹了口气。
“如果跟我呢?”荷西自然地问。
三毛道:“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荷西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三毛十分小心地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1967年,三毛24岁,独身一人前往欧洲学习,认识了16岁的西班牙高中生荷西·马利安·葛罗。
荷西激情表白,三毛只是把他当臭弟弟,让他好好学习不要想乱七八糟的。
1971年,三毛重返台湾任教。
次年,她结识了同校德文系教授,二人情投意合,迅速订婚,开始准备婚礼。
两人的结婚请帖是特地设计过的,名字并排,一面中文,一面德文,充满爱意。
但请帖还没取回来,未婚夫突然心脏病发,死在了三毛怀里。
遭受巨大打击的三毛想到了未婚夫,想到了永远失去作用的请帖,想到了死亡,她在朋友家用安眠药自杀,被抢救过来之后,想起了荷西的誓言和荷西的信:“过了这么多年,也许你已经忘记了西班牙文,可是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在我十八岁那个下雪的晚上,你告诉我,你不再见我了,你知道那个少年伏枕流了一夜的泪,想要自杀吗?这么多年来,你还记得我吗?我和你约的期限是六年。
”因此,她想到了流浪。
1972年冬天,三毛再次流浪到西班牙,时隔五年,她再次遇到荷西,与当初的六年之约只差一年。
同年,在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两人公证结婚,修成正果,荷西热烈的爱再次点燃了三毛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火。
此后的12年,父母和朋友总是在她左右,生怕她追着荷西去了。
父母怎么忍心把女儿推向绝路?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琼瑶是三毛好友,她也不停地劝慰,抓住三毛重视承诺的本性,一直劝到三毛亲口答应:绝不自杀。
1991年1月4日清晨,三毛在台湾荣民总医院单人特等病房的浴室内,用尼龙丝袜上吊自杀。
三毛的遗言
三毛为什么自杀?是因为身体、事业,还是爱情?之前对父母和朋友的承诺呢?就这样食言了?又或者,她是为了12年前意外身亡的荷西?还是像某些绯闻传说的一样,是因为1990年时她与“西部歌王”王洛宾无果的爱情?
好在,2008年3月,比三毛小17岁的忘年交——台湾主持人眭澔平终于打破了17年的沉默,选择在谈话节目《康熙来了》中,首度公开了埋藏多年的“秘密”。
小熊,你不在家,好,我跟你说我是三毛,如果你明天在台北,请你打医院,再见。
眭澔平,我是三毛,你在不在家,人呢?眭澔平,你不在家,好,我是三毛。
信件则是在三毛送他的书《滚滚红尘》中夹着,正正夹在书中男女主角生离死别那一页,内容如下:小熊:我走了,这一回是真的。
在敦煌“飞天”的时候,澔平,我要想你。
如果不是自制心太强,小熊,你也知道,我那批三百七十五把钥匙会有起码一百把交给谁。
这次我带了白色的那只小熊去,为了亲它,我已经许久不肯擦上一点点口红,可是它还是被我亲得有点灰扑扑的。
此刻的你,在火车上还是在汽车里呢?如果我不回来了,要记住,小熊,我曾经巴不得,巴不得,你不要松掉我的衣袖,在一个夜雨敲窗的晚上。
好,同志,我要走了。
欢迎你回台湾来。
——爱人三毛
从电话和信看来,三毛早存死志,虽然还有些贪恋尘世的温暖,但心里和骨子里早就凉透了。
普列姆昌德曾经说过:“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
”时隔多年,我们回顾三毛的一生,会发现她的死一直是有预谋的,也许预谋了太久,周围人紧绷的神经都已放松了,就在那一刻,她突然把自己杀死,终得解脱。
太久了,太痛了,太想结束了……或许这就是三毛毅然挥别牵绊、不惜违背诺言的原因吧。
愿她的灵魂永远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