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陀螺网
导航

首页 > 诗人 > 详细内容

“言情教父”海岩的风花雪月情史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www.tl6.net

一、1969年,11岁的王朔跟着叶京等人四处拍婆子、滑冰,过着阳光灿烂的日子时,15岁的海岩已经成为了海军航空某团的一个士兵, 日子过得十分苦闷,当兵的6年时间里,几乎不和别人说话,压根就和王朔这伙人不是一路人,谁也没想到,日后他也会成为京圈大佬。



海岩原名侣海岩,出生在北京。

祖母廖菱航是著名的红色女特工,父亲侣朋曾担任中央歌舞剧院副院长、以及文化部艺术二局局长,他曾因编导歌剧《纪念十月革命》《白毛女》等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

出生在这样一个艺术之家的海岩,从小就热爱读书,对知识充满了渴望。

可惜那场动乱,让海岩的幸福生活在10岁时戛然而止。

期间,海岩的父母被隔离,上完小学四年级的海岩被独自留在家里,不敢出门,不敢上学,要不肯定得挨揍。

辍学在家的他,百无聊赖只能一遍遍地翻看没被抄走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书,文学素养提高了,人也越来越内向了。




1975年,21岁的海岩退伍,成为了北京市公安局劳改局的一名警察。

在做警察期间,海岩继续如军人一般自律,一边坚持学习,一边坚持锻炼,一直是局里篮球队的主力。

因为文武双修,脑子转得快,身体素质又好,很快海岩就接到了一个重大任务。


二、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全国上下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22岁的海岩以便衣警察的身份被安排在天安门广场值勤,而王朔被作为“闹事”的,被稀里糊涂地关进了局子……


当便衣警察的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就像一颗砂子被藏进了珠贝里,很多故事一直在海岩心里纠缠,没想到,日后吐出来就变成了珍珠。

一年后,王朔在部队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摸到了文学大门口。

而那时的海岩正在娶妻生子的路上狂奔。

1979年,25岁的海岩与劳改局下属工厂的会计何菁菁结婚,第二年,儿子侣萧出生。

造人活动很快又热烈趋于平静,而那时候,搞文学是一项很神圣的事情。

海岩每天上下班都要路过人民文学出版社,心里老是痒痒的,觉得当年做便衣警察的经历有些不吐不快了,决定写出来。

可因为害怕别人给自己泼冷水,就瞒着所有人,包括家里人。

之所以瞒着家里人,是因为父亲侣朋对各种文艺作品一直抱有尖刻批评的态度,海岩担心自己受不了父亲的冷嘲热讽,所以干脆就瞒着。




家里人突然发现,从某天起海岩开始“早睡了”,没太在意。

但几个月后,父亲便发现了海岩藏在壁橱里的手稿。

父亲问海岩是不是在写什么东西?海岩见躲不过去,干脆承认,并在父亲准备转身离开的时候,鼓起勇气问了一句“要不您看看?”在等待父亲答复的两天时间里,海岩简直是度日如年,生怕被父亲判死刑。

两天后,父亲敲开他的门说:“你后面的呢?赶快给我!”那一瞬间,海岩觉得自己的故事成了。

很快就完成了长达47万字的长篇处女作,这就是《便衣警察》。

书稿是写出来了,但想闯入文坛,他还要面临考验。


三、《便衣警察》写完后,海岩托朋友把手稿送到一个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副主编家中,让人帮忙看一看。

可副主编连看都没看就问海岩,你有没有发表过短篇或者散文?海岩说,没有。

那你有没有写过中篇?海岩也说,没有。

那你有没有参加过报社的写作培训班?海岩还说,没有。

那总该给报社写过通讯或者其他小稿吧?海岩的回答还是,没有。

这段话说完,副主编的脸色阴沉下来说,“稿子不用看了,拿走吧。

”后来,不信邪的海岩又把手稿寄给中国文学出版社。

当时出版社的规定是,三个月内会给答复。

就算没有通过,也会把手稿寄回。

可几个月后,杳无音信。

海岩想着好歹也要把手稿拿回来,于是鼓起勇气敲开中国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的门。

结果看见自己邮寄的手稿连信封都还没拆开,压在一边。

当时编辑听说海岩写的是关于警察的故事,就劝他转投群众出版社。

海岩也做好了无功而返的准备,但还是跟编辑说,“能不能看一页,就700字?”




正是这700字,帮海岩敲开了文学的大门。

然而,就在海岩小说即将出版的时候,他的本职工作警察却干不下去了。


四、80年代中后期,国内掀起下海经商的浪潮,国家也开始下派一些干部去国企历练。

当时32岁的海岩虽然是北京市公安局最年轻的处级干部,但他只有小学学历,注定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




于是海岩决定破釜沉舟,接受领导指派的任务,去昆仑饭店当一把手。

为什么说去当五星级酒店的一把手,还要破釜沉舟呢?虽然现在五星级酒店董事长听起来很威风,但当时的昆仑饭店经营不景气,账上只有50万,但应付款却高达1000多万……


面对职业危机,海岩并没有退缩或者是抱怨,而是积极突破。

他一边学习酒店管理知识,一边梳理昆仑饭店面临的问题,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让昆仑饭店起死回生,此后还从一家店变成了几十家店……而那时,王朔也已经在文坛出圈,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作家。

王朔、马未都这伙人以谈文学,搞创作为名,经常跑到海岩的昆仑饭店蹭吃蹭喝。

海岩也十分爽快大方,经常大手一挥给他们签单免单,甚至还为他们办了游泳卡……即便如此,海岩和王朔这伙人从里到外都有着明显的区别,那伙人流里流气,油腔滑调,奇装异服,怪石嶙峋,但海岩却总是西装革履,因经常锻炼,身材一流,还不苟言笑。

即便如此,他们却因文学组建了一个强大的朋友圈,也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京圈”。

1987年,上海锦江集团收购昆仑饭店,邀请海岩加入。

海岩考虑再三后,选择离开体制,摇身一变成为锦江集团的高级副总裁。

海岩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酒店业的一致认可,后来还当选为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会长,在那个圈子里,也算是“武林盟主”级的人物。




这一年,海岩的处女作《便衣警察》被改编成电视剧,播出后反响很好。



很多导演慕名而来,想请海岩给自己写剧本,有些推脱不掉,海岩就只能在白天忙完各种商务活动后,晚上少睡一会儿,熬夜写剧本,他笔下的那些风花雪月源源不断,在一个个深夜里从笔尖倾泻而出……一年后,王朔的《顽主》等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搬上大荧幕,人生迅速达到了高潮,他还放下豪言:中国电影,哥们儿平蹚。

1989年,为了实现豪言壮志,王朔联合莫言、刘震云等众多作家好友,成立了“海马影视创作中心”,海岩也是其中一员,属于“京圈”的时代来了。


五、几年时间里,海马影视陆续推出了《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两部神剧,不仅创下各种收视纪录,还捧红了一批导演和编剧,其中就包括冯小刚和赵宝刚。



而这个以王朔和郑晓龙为核心的小圈子,日后发展壮大就成为了娱乐圈的神秘力量之一,“京圈”。

虽然那些年,京圈最耀眼的是王朔,但海岩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尤其是他持续输出,持续高产,让人有些不敢相信。

那些年,海岩不仅将旗下的几十家酒店管理得井井有条,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保证每年出版八十万多字的作品,这样的超能力,才真正配得上“时间管理大师”的称谓。

也正因如此,总有人怀疑这里有什么猫腻。

可日中则昃,月满则亏,王朔有些目空一切,很快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1993年,海马影视策划的电视剧《海马歌舞厅》播出后,反响平平。

而这帮人忙于去歌舞厅泡马子、拍凯子,海马影视逐渐日落西山……




1994年,36岁的王朔和冯小刚等人合伙开了“好梦电影公司”,却和冯裤子不约而同地婚内出轨,把“好梦”搞成了“春梦”,39岁的马未都也与文学渐行渐远,把精力转移到倒腾古董上去了……40岁的老大哥海岩则一直稳定输出,写完了自己第二部长篇小说《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1997年,王朔遭到了批判,不得不远走美国避风头。

但那帮哥们儿很给力,不久,徐静蕾成为了《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的女主角。

在开拍之前,北视中心副主任郑晓龙曾给海岩推荐过三个导演。

一个是他自己、一个是冯小刚、一个是赵宝刚。




当时海岩开玩笑说,赵宝刚很像自己写的男主角潘小伟,赵宝刚老婆年轻的时候又很像徐静蕾,所以他相信赵宝刚能导好这部剧。



这个逻辑虽然莫名其妙,但事实证明,海岩没看错人。

赵宝刚执导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不仅捧红了王朔的小女友徐静蕾,也让很多人记住了海岩和赵宝刚这对黄金搭档。

1998年,海岩应国家禁毒委的邀请,写完了他第三部长篇小说《永不瞑目》,很快又被改拍成电视剧,属于海岩的时代到来了。


六、1998年,《还珠格格》刷屏之际,《永不瞑目》也迎来热播,两者交相辉映,一个被称为“琼瑶剧”,另一个被称为”海岩剧“,两者都成为明星偶像造星机器,”琼女郎““岩男郎”一时间纷纷诞生……凭借这部剧,22岁的陆毅一夜成名,袁立等人也扶摇直上……



当海岩剧成为新的收视保障之后,作为导演的赵宝刚身价也水涨船高,成为娱乐圈中的香饽饽。

那时赵宝刚和妻子丁芯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鑫宝源影视”,当上老板后的赵宝刚考虑的事情就不得不多了起来,这也给日后他和海岩的“决裂”埋下了伏笔。

2000年,赵宝刚与汪俊联合执导的电视剧《像雾像雨又像风》上映后,大获成功。

不仅口碑爆棚,还捧红了周迅陈坤孙红雷等人。




前几部剧火了,功劳都算到海岩剧的头上,这次《像雾像雨又像风》不是海岩剧,一样大火。

赵宝刚信心大增,他觉得海岩剧能成为金字招牌,也离不开自己的导演功力。

而那时候海岩也在忙着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2001年,资深电视人刘燕铭成立“海润影视”,海岩出资250万元,成为四名创始股东之一。

有了自己的公司后,海岩持续发力。

这一年先是在北京青年报上连载了自己的小说《玉观音》,又出版了另一部小说《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改编成电视剧时,合作的导演依然是赵宝刚。

电视剧播出后,口碑爆棚,收视率依然爆表。

这部剧让“海岩剧”再上一个台阶,就当赵宝刚也准备再迈一步台阶的时候,却发现台阶没了。

2003年,海岩的《玉观音》在改编成电视剧时,赵宝刚曾主动要求执导,但却遭到了海岩的婉拒。

原来是因为两人在商量片酬时,赵宝刚提出了“加磅”。

在赵宝刚看来,自己只拿一点导演片酬,根本无法养活整个公司。

海岩的收益持续增多,自己该分的钱也该涨一涨。

但在海润公司看来,海岩剧之所以能成为金字招牌是因为有海岩,而不是因为有赵宝刚。

海岩想用赵宝刚可以,但不能接受赵宝刚的“加磅”请求。




最后双方终究是没能谈妥,这一对曾在影视圈叱咤风云的黄金组合也就此解体,两人再未有过合作。

不过,海岩和赵宝刚虽然再没合作,但二人在私下仍是很好的朋友,两个人经常一起吃个饭,在饭桌上互相损,到家里坐坐。

甚至赵宝刚的新家,还是海岩设计和监工的。

他可不是简单的“包工头”,走走过场,海岩还跨界搞设计,为旗下酒店开展室内设计,还获过奖,出过室内设计作品集《海岩室内设计》等。

对此,他很自信,还经常在朋友们面前说,自己是一流的设计师,二流的管理者,三流的作家,四流的编剧……如此看开,他才是真正的跨界之王!几年后,赵宝刚说,他也愿意再拍一部海岩的作品,“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他有他的公司,我有我的公司,而他自身的资源完全可以支持他的公司,我的资源也可以支持我的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俩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呢?”朋友做到这个份上也够了,管别人怎么说呢,但儿子就不一样了。

 
七、 2003年,《玉观音》播出后,21岁的上海姑娘孙俪一炮而红,佟大为、何润东也受益匪浅。



海岩剧拍一部,捧红一批人,可海岩的亲儿子侣萧就没有这福气了。

因为海岩一开始极力反对侣萧进入娱乐圈,甚至还曾偷偷“使绊子”,给熟识的导演打电话,让他们不要给侣萧机会。

后来海岩见侣萧铁了心想当演员,就不再干涉侣萧的自由。

侣萧这才有机会在《重案六组第二部》中打个酱油,饰演年轻刑警常宝乐。




侣萧还想更进一步,于是,作出了一件让海岩终生后悔的事。

2003年,23岁的侣萧在马尔代夫休假时,觉得古天乐古铜色皮肤很好看,也想晒成那种颜色。

可侣萧不知道古天乐古铜色的皮肤颜色是定期晒日光灯和经过专业护理才有的,他还以为这是大自然的馈赠。

甚至为了“上色”效果更好,侣萧还在脸上、身上涂抹了大量吸收紫外线的油,结果硬生生把自己晒伤了。

等到了医院,侣萧的皮肤已经坏死,开始慢慢脱落……




这还有救,但为了变得更美,他一错再错,休养期间又做了件傻事。

在一家不正规的整容公司经历了整容失败,导致左脸变形,肌肉僵硬。

整容失败后,侣萧一度陷入抑郁,甚至险些自杀。

后来在海岩的陪伴下,才一点点好转。

为了改变霉运,也为了能重新开始,侣萧改名为侣皓吉吉。




海岩虽然对儿子整容的事情十分生气,但他觉得自己也有责任,于是不再拦着儿子进入娱乐圈,甚至还主动介绍一些资源给他。

2008年,28岁的侣皓吉吉第一次以“岩男郎”的身份出演了父亲的电视剧《舞者》,可因为脸部肌肉已经坏死,表情僵硬,效果不如人意。




无奈之下,侣皓吉吉转做幕后,跟着赵宝刚学起了导演和摄影。

2012年,侣皓吉吉还和赵宝刚联合执导了都市情感剧《老有所依》。

就在侣皓吉吉逐渐成熟的时候,已经淡出公众视线多年的海岩却意外陷入了一场舆论风波。


八、2012年,说“文坛是个屁”的韩寒陷入代笔门风波,在网上掀起一场骂战。

韩寒没想到自己顺嘴夸了一句“海岩没有代笔”,竟然引出了一个叫田博的人。

田博发微博称,自己与赵立志是海岩《五星大饭店》的代笔,并且晒出了《五星大饭店》的修改稿。




消息一出,海岩顿时陷入舆论漩涡。

原本很多人就质疑,海岩为什么能在担任国企高管的同时,还能写出那么多优秀的作品。

当有人跳出来说,海岩也有代笔的时候,吃瓜群众一下“恍然大悟”,难怪那么高产,觉得真相应该就是这样。

于是,海岩不得不公开部分手稿,并接受媒体采访回应此事。




海岩声称,在《五星大饭店》筹备前期,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不是很好,而且手里还有一本《河流如血》没有写完,于是接受了策划人何悦的建议,采用“口述记录”的方式尝试创作剧本。

口述记录的意思就是说,海岩把自己心中构想的内容念出来,然后由专人记录,并且整理出来,再由海岩修改定稿。

当时很多作家都不能熟练使用电脑,所以他们都选择这样的方式创作,爆料人田博就是当初记录人员之一。

可在尝试了20集左右后,海岩觉得这种方式更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就决定亲自来写。

并且在《五星大饭店》的工作人员中,也把田博和赵立志列为了“文学编辑。



除了接受新闻采访,海岩还拜托朋友张佳把他的短信内容公布于众。

第二天,编剧张佳不仅在微博上转发了海岩的短信,还写了一篇名为《“海岩代笔门”之详情始末》的文章,详细描述了事情的真相,并且科普了“代笔”与“枪手”之间的区别。




这场闹剧结束后,海岩再一次消失在公众面前,又跨界倒腾黄花梨家具去了。

可他的儿子侣皓吉吉却突然搞出了大动静。


九、2015年,35岁的侣皓吉吉执导的网剧《太子妃升职记》意外在网络走红。

这部剧情夸张、脑洞大开的网剧成为了年度黑马,甚至豆瓣评分高于同期上映的孙俪的《芈月传》。




侣皓吉吉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作为父亲的海岩对此表示肯定。

有了父亲的鼓励,侣皓吉吉决定再接再厉。




第二年,侣皓吉吉担任电视剧《将军在上》的艺术总监。

与此同时,他也开始筹划了自己的下一部作品《昆仑归》。

 


2018年,38岁的侣皓吉吉在筹备《昆仑归》时,剧本一直没有搞定。

在他和制片人去好莱坞选景之前,和父亲海岩谈到了这个问题,说如果剧本搞不定的话,自己就打算退出这个项目了。

为了不让儿子的梦想落空,海岩自告奋勇说,“要不我给你写一个?”当时海岩已经停笔多年,侣皓吉吉以为父亲只会写一个十几万字的大纲出来。

可当他从洛杉矶回来时,父亲海岩却把一本150万字的完整剧本交到了他的手上!侣皓吉吉看到这个剧本,心情很复杂。

因为他知道64岁的父亲依然不会用电脑,所以这150万字的剧本肯定是父亲像年轻一样,每天写到凌晨两三点钟才赶出来的,还从“爱情教父”,跨界到“科幻剧”了。




但海岩在写完剧本之后,病了半个多月。

这也值得,因为他始终觉得儿子侣皓吉吉毁容抑郁,与他当初的百般阻挠有很大关系。

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对儿子的一种补偿。

这部父子联手,筹备三年之久的《昆仑归》,因种种原因,至今都没能播出,但海岩早已经看开这些名利。

就连他多年收藏的黄花梨家具也已经全部捐给了“榈园黄花梨艺术馆”,为的是完成中国最后一代顽主王世襄的一个遗愿:希望有一家博物馆能以明清建筑的样式来设计建造,并按古人的生活场景陈设明清家具,这样,观赏者不仅能欣赏古典家具之美,还能了解古人的日常起居。




如今,已经67岁的海岩很少再出现在公众面前。

他的那些“京圈”朋友们,也都在辉煌之后,归于平淡……
普通人在一个领域,如果能取得海岩这样的成就,就能称得上是佼佼者了,而只读到小学四年级的海岩,却在自己玩过的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可怕的成绩,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跨界之王”。

能成为这样的传奇,除了天赋,应该还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始终如一的自律。

上一页 -下一页

关键词:言情教父,海岩,风花雪月,情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