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冰河时期有多冷?明朝小冰河时期死了多少人?
三百年前的中国冬天有多冷?明清小冰河期是什么?
明朝末期曾经出现了著名的小冰河时期,也就是反常的极寒时期。
这个小冰河期,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有明确记载的就有4次。
第一是商朝末年到西周初年。
当时农业种植还很落后,一亩产量往往只有几十斤小米。
农民即便辛苦劳作一年,最多勉强糊口而已,根本没有存粮。
所以,即便中原腹地很多人民也以放牧为生,而不是种地。
出现了小冰河期以后,农作物和植物都因为气温降低而大面积死亡,国内立即出现了可怕的饥荒。
当年人民没抵御饥荒的能力,出现无数人饿死。
社会大乱,周国借机发动进攻,一举推翻了商朝,逼死了商纣王。
第二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著名的黄巾起义,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小冰河时期导致大饥荒。
三国时期,中国人口锐减一半以上。
在184年东汉人口还有5500万,到了220年三国时期仅剩下2000多万。
这死亡的二三千万人,绝大部分不是战争的屠杀,而是活活饿死的。
即便是三国演义小说里,大家也能发现很有趣的事情,就是各路军阀都极为重视军粮。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袁术曾刻意拖延对孙坚部队的军粮供应。
孙坚军队立即军心浮动,士兵开始逃亡和溃散,被董卓借机击败。
再说,曹操杀负责军粮的军官王垕,也是为了军粮。
当时军中粮食已经很少了,曹操只能耍花招降低给士兵们的供应,随后杀了王垕以安定军心。
这不是曹操本性邪恶,而是不这么做不行。
而吕布和曹操激战期间,正要拼的你死我活,突然都退兵了。
为啥?粮食没了。
《三国演义》“是年蝗虫忽起,食尽禾稻。关东一境,每谷一斛,直钱五十贯,人民相食。曹操因军中粮尽,引兵回鄄城暂住。吕布亦引兵出屯山阳就食。因此二处权且罢兵。”
看看,一斛也就是差不多60公斤的谷子。放在平时,这些骨子也就几十个铜钱,最多不过几百铜钱搞定的。
现在,则要整整50贯,也就是好几万铜钱。
所谓人民相食,也就是老百姓互相吃人。
这是全国性的饥荒,尤其北方最为严重,所以黄巾起义也是全国性质。
为什么张角一伙凭借邪教就能差点推翻东汉?
因为东汉已经被大饥荒搞得接近灭亡,张角一伙只是饥荒的附带产物。
第三次是唐朝末年、五代十国时期。
这次饥荒也是非常严重,导致天下大乱。
黄巢起义自称大军百万,其实作战部队加上随军家属,差不多也有100万人。
这是非常夸张的数字,今天各国重兵集团,充其量最多二三十万人。
为什么黄巢能有这么多人?
道理也是一样,老百姓横竖也是饿死,不如死前出来拼命抢劫粮食,迟一天死就赚一天。
无法生存的老百姓,就是黄巢最充足的兵源,一百万也并不稀奇。
黄巢为什么起兵以后就不断游走,从河南一直杀到广东去?
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他需要养活百万部下。
当时各地的粮食都匮乏,黄巢无法长期停留在一处,只能像蝗虫一样四处游走掠夺。
即便如此,黄巢也有严重的粮食问题。
大家都知道,在河南攻略期间,黄巢因为军队严重缺粮,竟然屠杀四周居民当做军粮。
《旧唐史》记载:“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
第四次,最严重的还是第四次小冰河时期,就是明末时期。
具体的表现和前三次差不多,但情况更为恶劣。
明朝小冰河期是较为缓慢的,持续了几十年时间,在崇祯上台前后突然加剧。
首先是气温下降,而农作物的生长对于温度有一定的要求。
低气温导致大量庄稼歉收甚至绝收,全国粮食产量锐减。
当时天气非常反常,让老百姓非常吃惊,认为是极其不好的预兆。
冬季温暖的珠江三角洲,也多次降下了大雪。南方很多野生动物,从没有经受过这种低温,纷纷被冻死。
直到顺治初期,小冰河时期大为缓解,但江南的嘉兴等地河流、湖泊也在冬季结了很厚的冰。整条大运河都结冰了,冰层厚3尺。
天寒导致降雨区逐步南移,大明北方地区出现持续多年的严重旱灾。
旱灾的后果立竿见影,就是粮食产量急剧降低。
旱灾又连带出现了蝗灾,还有更可怕的鼠疫,导致灾情越来越重。
不要说明代末年,即便是明清鼎盛时代遇到这个时期,也是无力对付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全国出现粮食严重缺乏,人民大量饿死。
于是,全国性的动乱就出现了。
李自成和张献忠多次被明军打裸奔,一转眼就凑齐几十万大军,兵员就是逃难的灾民。
各种灾荒导致明朝关内闹得一塌糊涂,几乎已经崩溃,皇帝崇祯也自杀死了,首都被农民军攻破。
这为满清入关,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小冰河时期,并不是中国特有的。
同时代的日本和朝鲜,也出现类似情况。日本战国出现大规模民变,朝鲜也内乱不断。
人定胜天,恐怕还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