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堂的“一两饭”、“二两饭”,你真的吃饱了吗?

大学里带饭之风盛行,阿拉丁最近发现,以前的二两饭都吃不完,现在怎么三两都吃不饱呢?于是对这个食堂阿姨的打饭技术深表怀疑……

神奇的“两”

“两”,作为中国特有的重量单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小时候经常看水浒,里面时常会出现“小二!二两牛肉”的画面。
那么“两”这一神奇的存在,在今天这个公制的世界里到底代表着多少呢?

在如今,一两转换为公制是50克,而在旧行的市制中,一斤为十六两,那么一两大约就是31.25克。

精确归精确,标准归标准,在中国的餐饮行业里,“两”算是独立的存在。不同于标准的重量,而是一种“约定俗成”

比如,北方的包子铺,一两包子大概就是3个;江南的生煎,一两大概就是4个;而在饺子馆,一两就是5-6个……
但是真的吃起来,你就会发现,甭管什么包子、饺子的,都和50克相差甚远。
那么既然不是精确单位,为啥中国餐饮这么喜欢“两”这个计量单位呢?

餐饮里的“一两”到底是多少?
据说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吃生煎,老板问他要几两,他掏出手机一查,一两才50克,于是要了10两。
过了一会儿,老板慢慢的端上来40个生煎……

就像我们刚刚所说:「一两包子大概就是3个,一两生煎大概就是4个;一两饺子就是5-6个」
虽然阿拉丁目前没有可以称重的工具可以做实验,但是阿拉丁对吃向来来者不拒,对自己的嘴颇为信任,于是就以自己的食量来大概估算这些“一两”到底是不是一两。
首先是包子的一两,三个那么大的包子,绝对不止50克!吃完可撑死我了,这那里是一两,我看得有一斤!

然后生煎,额四个生煎有点多啊!这大早上,要撑死我!

行了行了,当我拿起饺子的时候,已经宣告实验结束了,这太多了,要是按标准一两=50克来计算,我只是吃了150克左右,这才哪跟哪啊,但是事实上我已经吃不下了

好了好了,这是一场失败而不严谨的实验。为了让我们更准确一点呢,阿拉丁还是借助度娘的力量,找到了别人的实验结果
品种 | “一两” | 公制重量 |
---|---|---|
包子 | 3个 | 189g |
生煎 | 4个 | 201g |
饺子 | 5个 | 130g |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愣是吃了一斤的东西啊!

“两”从何而来
既然餐饮中的“两”远远超过50克,那么为啥还要用它呢?
实际上“两”这种计量单位,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地位。在古时候,肉是平常人家不容易吃到的,北方一般大户人家宴请宾客会使用肉包子,又不能太阔绰败家,也不能太寒酸,于是这包子越来越小、越来越精致,之后干脆做到极致:一两面包3个左右包子,渐渐约定俗成。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两其实指一两干粮,下馆子不仅得有钱,还得有粮票,而粮票的规定标准“两”就成了食物的重量。

尽管粮票早已取消,但是这种说和习惯被保留了下来。
食堂中的“两”
学校食堂作为中国餐饮界的特殊存在,从一诞生就深受中国广大学子的“赞美”。
以阿拉丁自己为例啊,以前在高中食堂吃饭,只会给阿姨说饭多点少点。到了大学,问我几两?嗯?
几两呢?
看着打吧……

后来慢慢的发现,食堂阿姨的一两就是一勺啊,我也无法考证他那个勺子有多大,反正在食堂二两饭管饱了。

其实普通生米煮熟的重量比大概是1:2.3,50克生米可以做成大概115克米饭,然后食堂阿姨手在抖三抖,差不多一勺还有90克,这就是为什么在食堂二两饭就可以吃的很饱的缘故。

至于为啥最近让同学带的饭都很少,或许是阿姨为了让一个盒子放得下,就少打了不少吧哈哈哈哈……
其实学校食堂的量是非常充足的,党和国家给予了在校学生很大力度的补贴,即使学校外物价很贵但是学校食堂依旧物美价廉!

今天你学废了么?
后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的习惯早已和现代的生活规律相融合,恐怕这才是我国经久不衰的文化根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