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简介:辱佛门、耍风流、吃肉喝酒、沉迷女色,死于欲望...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www.tl6.net

鲁迅眼中的苏曼殊十分古怪:“(他)一有了钱就喝酒用光,没有了钱就到寺里老老实实过活。
”近代著名佛教思想家印顺大师则这样评价:“中国有两大诗僧,前有佛印,今有曼殊。
”有人说他才华绝世,有人说他欲望熏心,有人说他风流不羁,有人说他有辱佛门,有人说他天生一副好皮囊……纵然毁誉参半,但毫无疑问,他是个狂人。
那么,被称为“一代狂僧”的传奇苏曼殊,到底有多狂?


凄风苦雨的童年1884年,苏曼殊出生于日本横滨,本名苏戬。
他的父亲苏杰生是常年旅居日本的中国人,在横滨做洋行买办,母亲是日本人。
可以说,他是个混血儿。

下面单独讲讲他的母亲——河合若。
在相关资料里,这个名叫若子的日本女人身份扑朔迷离,有说她是苏家女仆的,有说她是苏杰生小姨子的,有说她啥也不是反正身份卑微的,总之一点,她不是苏杰生明媒正娶的妻子。
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苏曼殊还是个私生子。

“母不详”的事实给苏曼殊带来很大痛苦。
年幼的他被带回中国,回到苏家老宅,家族里的人不是当他不存在,就是把他当成异类看待。
苏曼殊9岁时,父亲经商失败,家庭境况越来越差,几年里,他只能靠各路亲戚的救济过活。
寄人篱下的日子非常难过,一次,他生了一场大病,非常凶险。
当家主母不给他叫大夫也就罢了,还下令把他关进又冷又破的柴房,让他自生自灭。

他出身优渥,本该有着衣食无忧的童年,但实际上热闹都是兄弟姐妹的,他什么都没有。
饥寒交迫的童年让他长大后十分看重口腹之欲,成了一枚响当当亮堂堂的“吃货”。

皈依佛门15岁时,表兄资助苏曼殊去日本留学。
说是资助留学,实际上更像是“打发麻烦”。
留学期间,他生活费很少,只能住最差的宿舍,吃掺石灰的大米,几乎没吃过一顿饱饭,更不敢在晚上点油灯。
穷成这样并没有耽误他加入青年进步团体——1902年,他在日本东京加入留日学生进步组织,第二年加入“拒俄义勇队”。

同年,他回到中国,一边在苏州教书,一边为报纸撰写进步文章。
大家感受一下苏曼殊的生活轨迹啊,日本留学→参加进步团体→归国教书→报纸搞事,是不是和很多民国著名大咖略有重合?没错,一套操作下来,他的朋友圈里出现了如下好友:孙中山、陈其美、黄兴、宋教仁、章太炎、廖仲恺、陈独秀、蒋介石、章士钊、于右任、鲁迅……

那么问题来了,他为啥没有像众多好友一样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上呢?答:1903年,他的人生走向了奇怪的分支路线。
最初,他到香港投靠陈少白(兴中会负责人之一),结果闹出了误会,遭到冷遇。
于是他心一冷,脑子一热,跑到广东削发为僧了……


三进三出这其实不是苏曼殊第一次出家了。
小时候吃不饱饭,他曾跟着一个叫做赞初的和尚,一路化缘到广州长寿寺。
只是还没来得及走流程剃度皈依,他就因偷吃鸽子肉被方丈赶出了佛门。
第二次是在16岁时,他正在日本留学,谈了一场伤透了少男心的初恋,于是一气之下返回广州,决定在蒲涧寺彻底出家。
方丈听了他的经历,觉得他有些慧根,于是收他当了小沙弥。

剃度后的苏曼殊不掩英俊,却面色愁苦,满脸写着为情所困,尘缘未了。
果然没过多久,他又改了主意,回日本继续念书了。
结合他之后的人生经历来看,我猜可能是寺里的伙食不行吧……
他在广东某小寺庙彻底皈依,具足三坛大戒,从浪荡子苏戬变成了花和尚苏曼殊。
是的,花和尚——没修行多久,他就受不了寺里的苦日子,再次萌生退意,这回他玩了个大的,偷走了已故师兄的度牒,返回香港。

不一样的烟火苏曼殊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作为一个披着袈裟的和尚,他特别爱吃牛肉,还喜欢喝冰水,吃糖,人送外号“糖僧”。
什么戒口腹之欲?不存在的。
朋友们吃花酒逛青楼,他也去。
别人“吃”人,他吃菜。
有时候,他也会和女子纠缠不清,要不怎么叫花和尚呢?只不过纠缠和交流都停留在精神层面,但凡涉及到肉体层面,他就会一个急刹车停下来,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司机”……

据传,在民国的大上海,您只要说是花和尚的朋友,姐儿们的眼睛都会笑没了。
为啥?因为和尚出手阔绰,隔三岔五就会在高档酒楼办群芳宴,请各路嘉宾。
与他走得最近的女友和“情人”有雪鸿、静子、佩珊、金凤、百助枫子、张娟娟、花雪南等数人。
如此才华,他本人却是个拖延大师。
给青楼里的姐姐妹妹作诗?没问题;南社的好朋友请我作画?没空。
《太平洋报》总编叶楚伧曾请他作《汾堤吊梦图》,被他一鸽再鸽,最后不得不用“歪果牛肉干+摩尔登糖”引他入局才得偿所愿。
而这类让人哭笑不得的“奇闻异事”还有很多,我再写个三篇五篇文章都放不下……

1918年,由于无节制的暴食,苏曼殊英年早逝,年仅35岁。
他的一生也像烟火一般短暂而绚烂,只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他的葬礼上,有陈独秀之类的文人,亦有浓妆艳抹的舞女,场面悲伤而热烈。
他的埋骨之地也很有意思——杭州西湖三大情人桥之一的西泠桥下,与他做邻居的,是一代名妓苏小小。

对了,龙大姐写文章时发现还有一本书叫《苏曼殊说禅》,我只知道他是“诗僧”“情僧”“狂僧”,倒不知道靠轶事艳情闻名的苏曼殊能怎么说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