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人情味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从未杀过一个功臣
帝王身居九五,长年累月唯我独尊的地位和对皇位稳固、生命安全的担忧,往往会扭曲他们的心理,无限放大其性格中自私、残忍、冷血等部分,变得毫无人情味可言。不过,在帝王群体中也有少数几个“异类”,他们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令人暖心的“人情味”,即使对昔日的政敌、仇敌亦是如此,真可谓难能可贵。其中,最有人情味的开国皇帝,非东汉光武帝刘秀莫属。
光武帝刘秀画像
刘秀的人情味儿,首先可以从他对待亲属的一件小事上看出来。据《后汉书》记载,在称帝后的第17个年头,刘秀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章陵(即舂陵乡,东汉建立后升为章陵县,今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祭祖,并设宴招待家乡父老。席间,觥筹交错、语笑喧哗,刘秀的七大姑八大姨们喝得有些高,渐渐地控制不住自己的嘴,竟然拿当朝皇帝开起了玩笑。
据史料记载,这帮老太婆们仗着酒劲,在互相嬉笑取闹间,竟然指着刘秀说:“文叔(刘秀的字)自幼谨厚忠信、老实巴交,不喜欢跟别人应酬,仅仅以坦诚柔和待人罢了,我们都以为他只能做个本分的农夫,想不到最终却能当上天子,真是想不到啊!”说完,这些老太婆们又是一阵大笑,宴席间充满欢快的气氛。
今日的舂陵
取笑刘秀倒也罢了,竟然敢直呼当朝皇帝的表字,放到其他任何帝王身上,都是大不敬的重罪,轻则被判入狱服刑,重则被杀头灭门,即使贵为皇亲国戚亦是如此。然而,刘秀听完后非但没有翻脸,反而趁势向老太婆们“卖萌”,哈哈大笑着说:“诸母有所不知,我之所以能得天下、治理国家,靠得就是这份坦率温和啊。”说完,刘秀继续跟乡亲们痛饮,只喝到日暮时分才散场。
如果说帝王宽容亲属乃是天经地义,那么他们对待功臣的方式,则更能体现其胸襟和气质。正所谓“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功臣们虽然帮助帝王打下江山,但由于他们位高权重,往往在帝国创建后被视作皇权的心腹大患,因而遭到屠戮者史不绝书,这种现象在古代被高度凝练成两句经典名言,即“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明太祖画像
纵览史书,自汉高祖开始,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中能做到善待所有的功臣、不枉杀一人者可谓屈指可数,残暴如明太祖朱元璋者,甚至冤杀了绝大多数功臣。就连一向被史家赞为尧舜之君的唐太宗、宋太祖,也都有冤杀功臣的“污点”(前者冤杀张亮、刘兰、李君羡、卢祖尚等功臣,后者曾残杀功臣兼救命恩人张琼),而能做到善待所有功臣的开国皇帝,大概就只有刘秀、曹丕、司马炎3人而已。
其实,跟大多数开国皇帝们一样,刘秀何尝不担心功臣们对皇位会构成威胁,然而他消除这种隐患的对策并非是肉体消灭,而是采用优宠、架空的方法,赐予功臣们高官厚禄、显爵田宅并与之联姻,却并不让他们掌握实权,而把一切军政大权归之于设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如此一来,功臣们保住荣华富贵,皇帝消除心头大患,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可谓其乐融融。由此可见,刘秀的确是一位手腕高明、极富人情味的皇帝。
邓禹画像
如何说刘秀善待亲属、功臣尚不足说明问题,那么他对待失败的政敌、仇敌的态度,则完全能体现出他的人情味。纵览史书,对失败的政敌、仇敌,开国皇帝们斩草除根者多,宽大为怀者寥寥无几。譬如,宋武帝刘裕不仅毒死故主晋恭帝司马德文,而且在灭掉后秦、南燕诸国后,无一例外地都将亡国君灭族,可谓残忍至极。再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在俘获劲敌张士诚后,命人将其乱棍打死,又用炮烙之刑残杀忠于元朝的福建平章政事陈友定。
然而,刘秀对待政敌、仇敌的态度,完全可以用“无比宽容”4个字来形容。比如,由赤眉军拥立的皇帝刘盆子投降后,不仅保住性命,而且还被任命为赵王(刘秀的叔父)刘良的属官。不仅如此,等到刘盆子因病双目失明后,刘秀又下令用官田租税来奉养他,直到前者去世。如此厚待一位亡国之君、前对手,刘秀的胸襟绝非刘裕、朱元璋等人可比。
朱鲔剧照
再比如,更始政权大将朱鲔是杀害刘秀长兄刘縯的元凶,又数次图谋加害刘秀,然而等到他投降后,非但没有被杀,反而获得封列侯、官拜九卿的厚遇,最后寿终正寝、爵位传之子孙,可谓幸运至极。试想,如果朱鲔投降的对象不是刘秀,而是刘裕、朱元璋之流的开国皇帝,那么他最终的结局只能有一个:惨死+灭门。由此说来,一个连仇敌都能放过并厚待的皇帝,绝对配得上“宽容”、“有人情味”这6字评价。
参考书目:《后汉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