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陀螺网
导航

首页 > 历史 > 详细内容

没人觉得明朝历史很诡异吗?明朝历史诡异的夺门之变及明朝灭亡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www.tl6.net

明朝历史上诡异的夺门之变

夺嫡宫斗悄然开始

    在公元1450年,也就是明朝的景泰元年,被瓦剌部落俘虏、囚禁了一年的明英宗回到皇城,他弟弟景泰帝出门迎接,哥俩见面,抱头痛哭。

于是,在这场兄弟情深的大戏之后,真正的宫斗大戏就要上演了。

 

朱祁镇

 

    先介绍一下这出宫斗剧的两个男主,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哥俩,哥哥英宗朱祁镇,当年31岁,弟弟景泰帝朱祁钰,29岁,咱们管哥哥叫大朱,弟弟叫小朱吧。

 

朱祈钰

 

   

    这出戏还有几个男配角,一个是武将石亨,一个是太监曹吉祥,还有一个是都察院御史徐有贞,相当于监察部副部长,他们仨组成了“政变三人帮”。

 

    话说在景泰八年正月十六的那个夜晚,徐有贞家中,政变小组成员集合到位。三人中,徐有贞一向以军师自居,他说他夜观天相,算出举大事正当其时。

 

    四鼓时分,几个人带领家丁亲信,还有京城团营上千人,趁着夜色向内城出发。第一个目标:长安门。石亨早拿到了长安门的钥匙,他开了城门,放人马进城,然后把门关死。

 

    就这样,整个宫苑和外面完全隔绝开来。徐有贞他们拥有的一千多名士兵在夜色中向南宫进发,那里是大朱的居住之处,说是居所,其实就是软禁地。  

 

    南宫宫门紧闭,里面无人应声。于是大家爬墙的爬墙,撞门的撞门,一通忙乱之后,总算把南宫的大门打开了。宫里漆黑一片,一点微弱的烛光之下,被关在这里已经七年的大朱走了出来,大半夜的,突然闯进来这么一大帮人,大朱吃惊不已,以为是来杀他的。

 

奉天殿

 

    可大朱没想到,士兵们竟然抬来了龙辇!说是龙辇,其实就是一顶四抬小轿。事不宜迟,徐有贞等人把大朱推到了龙辇上,亲手抬起龙辇,匆匆出来,至此,计划成功了一半。一行人抬着大朱,直奔东华门。东华门是皇城的大门,只要进了东华门,大朱坐上奉天殿的龙椅,那计划就成功百分之九十九了。

 

    此时的东华门大门紧闭。守卫见门前突然来了一队人要进城门,不明白怎么回事,就说没有圣旨坚决不开门。就在此时,龙辇上的大朱大声喊道:“朕太上皇也,开门!”守卫一听,赶紧开了门。

 

    到了奉天殿,看守的武士拿着金瓜斧钺yuè要打徐有贞。大朱再次站了出来,呵斥武士,武士们马上退在一旁。众人请大朱坐上了龙椅。一切妥当之后,徐友贞跑去敲钟,召集群臣进宫朝拜。

 

 

 

    钟响时,景泰帝小朱正在乾清宫的西暖阁,突然听到钟声,就问左右:“这是于谦吗?”小朱为什么这么问啊?要知道,正常情况下,有资格敲钟召集百官进宫的,只有皇帝和得到皇帝命令的人,所以小朱一听钟响,立刻意识到这必是有人造反了。

 

    于谦是时任兵部尚书,手握兵权,所以小朱自然以为是于谦造反了。不一会,打探的太监跑回来告诉他说是大朱复位了,小朱竟然说:“哥哥做的,好,好。”诶?听这话茬儿,小朱似乎心里早有准备。

 

于谦

 

    而在奉天殿那边,等到百官进殿时,他们发现,龙椅上的皇帝竟然换人了!朝臣中先是一片纷乱,但只过了片刻,就听到整齐划一的声音响起:恭贺上皇复辟,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至此,“夺门之变”事成,行动当晚,兵不血刃,没死一个人,大朱就把小朱赶下了台,自己坐上了龙椅。

 

反目的亲兄弟俩

    不知是后世哪位史家给这场宫斗戏码起名叫“夺门之变”,一个“夺”字,透着谋逆造反的味道。第一个不同意这名字的,肯定是大朱,他心里想的一定是:这事儿怎么能叫“夺”呢?那皇位本来就是人家的好嘛!拿回我自己的东西也叫“夺”吗?应该叫“物归原主”好嘛!要说,大朱这话说的也不算全错,本来论起来,小朱确其实是没有资格当上皇帝的。

 

    但事出有因,源头还得从“夺门之变”这一年往前倒七年说起,那一年大明朝出了一件大事——皇上让人抓走了,史称“土木之变”。这个倒霉的皇上就是大朱——明英宗朱祁镇。

 

土木之变

 

    大朱九岁登基,作为明朝的第六位皇帝,他老爸明宣宗给他留下的家底还是很厚的,但大朱是一个长在深宫大内的幼稚少年,犯了偏听偏信的毛病,一众老臣的话不听,只信任从小照顾他的太监王振一人。这个王振善于溜须拍马,于是,大朱倒霉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明正统14年,也就是1449年,瓦剌军大举进攻边塞地区,在王振的鼓动下,大朱不顾众臣反对,带着王振和官员100多人,率50万大军浩浩荡荡御驾亲征,他让他的弟弟朱祁钰,留守北京。一个年轻气盛、行事莽撞的皇帝,一个丝毫不懂军事但大权在握的太监,结果自然是可以想象的——八月十五那一天,明军在河北怀来土木堡惨败,二十万军队全军覆没,大朱也被瓦剌首领也先抓住,成了俘虏。

 

 

 

    消息传回北京,紫禁城上下乱作一团,皇上让人抓走了,这可如何是好?一时间人心浮动,翰林院侍讲徐珵说他观星象有变,这是凶兆,建议朝廷迁都南京避祸。您要注意这个徐珵,后面我们还要提到他。

 

    当时,兵部侍郎于谦出来斥责徐珵是逃跑分子,说皇陵、宗庙都在北京,宋朝就是因为南迁而亡国的,所有提议南迁的人都该杀头!朝中的几个重臣也都支持于谦。

 

    于是,在于谦的主导下,众臣拥立小朱——朱祁镇为帝,改年号为景泰,立大朱的儿子为皇太子,稳住了朝政。于谦也由兵部侍郎升为兵部尚书,他号召朝野上下同心,调集各地军队前来勤王,共同抗击瓦剌。

 

 

 

    再说也先这边,他以为手里有了大明皇帝当人质,就有了叫板明朝的资本,他带着大军,押着大朱,来到大同城下,宣称要送大朱进城。哪知,驻守官兵并不开门,反而告诉也先:“我们大明已经有了新皇帝”,就这么着,也先的计谋不攻自破。

 

    同时,于谦集合有限兵力,与也先在北京城下展开决战,打了一场大胜仗,一举击退了瓦剌军,保住了大明江山,史称“北京保卫战”。也先一看,手中的俘虏皇帝没有什么油水可捞,也无心与大明再战,就在景泰元年把大朱送回了京城。

 

“夺门之变”发生

    无名分的小朱当初上位,是战时需要,是从保家卫国的实际出发不得已而为之的,因为按祖制,大朱没在,应该由嫡长子即位,可那时大朱的儿子才两岁,而现在天下太平了,有名分的大朱回来了,却没了皇位,还给软禁起来,于情于理都不太合适了。

 

    大家看在眼里,可谁都不言语。大朱无事可做,就关起门来生孩子,七年内光儿子就生了仨,而且一个也没夭折,这其实说明小朱对哥哥的照顾得还可以。后来也闹过一些波折,有人跟小朱说大朱勾结侍卫,图谋复位。小朱就加紧了对哥哥的监护,把宫门上了锁,吃的喝的只能由小洞送进去,整个一个动物园,不过他并没有对哥哥动杀心。

 

 

 

    然而,一件事的出现让矛盾到了不得不摆上桌面的程度,那就是小朱要改继承人了。本来他上位时定下的是大朱的儿子当太子,可权力在手毕竟是件挺上瘾的事儿,小朱当皇帝当出感觉来了,王位怎么舍得还留给侄子呢?小朱自己也有儿子啊!

 

    于是,景泰三年,小朱改弦更张,硬是废掉了侄子的太子资格,改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哪知人算不如天算,他唯一的儿子一年多后竟然死了,白折腾一回。

 

    于是,立太子的事再次成为议题。大臣们大多主张再立大朱的儿子为太子,不过也有不同意的,这些人大多是当年支持小朱换太子的,他们的心思是怕大朱的儿子上了位找他们算旧账,他们主张从其他远房宗支里挑一个。小朱对这两派都不同意,小朱心想急什么?我才二十多岁,我还能生啊!

 

 

    然而,天意又不遂人心。也许是儿子的死给小朱带来了打击,他的身体一病再病,到了景泰七年年底,病情竟然重到开始吐血了!原本正月初一的元旦朝贺,也不得不取消,太监甚至对外暗示他活不了多久了。

 

    大家虽然对谁当太子仍然意见不一,但都明白这件事不能再拖下去了。最后,皇帝和大臣达成一致,这个问题等到正月十七早朝时讨论。可就在正月十六的晚上,“夺门之变”发生了。蛰伏七年的大朱,一夜之间重回大位!

 

大朱上位

    大朱坐回龙椅当天,就废小朱为郕chéng王,改年号为天顺,政变三人组齐齐加官进爵,而于谦呢,马上被逮捕下狱。和于谦一齐被捕的,还有大学士王文等不少大臣,内阁都快抓干净了,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啊。对于如何处理于谦的问题,大朱曾和徐有贞曾经商量过。虽说于谦是小朱一朝的重臣,但也确实有守国之功,可徐有贞却说:不杀了于谦,咱们这夺门之变就没个说法了。

 

 

 

    这徐有贞怎么这么狠啊?您还记得前面说过“土木之变”后有个提议迁都的徐珵吗?其实,他就是徐有贞。当年他的这一建议被于谦和小朱否定了,从此就背上了畏敌逃跑的恶名,此后屡次升迁机会都被小朱阻止,他心里可恨死了于谦。

 

    最后他没办法,改名为有贞,才得以在都察院任职,一码归一码,任职期间他治水还是有一番成绩的。现如今他成了迎立大朱上位的权臣,他能对死对头于谦心慈手软吗?不过他的那番话倒也说到了大朱的心坎里

 

    当年大朱被俘,于谦带领大臣们拥立小朱,本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权宜之举,但大朱却不这么想:我出征的时候是皇上,回来的时候就不是了,众臣都听你于谦的,这主意显然是你拿的啊!再有,小朱改立太子的时候,于谦的态度是沉默,等于是默许了,这又是大朱心头之恨。如今,大朱“夺门”成功,“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欠了我的给我还回来”,拿小朱一朝的重臣于谦“祭旗”,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于谦、王文被捕入狱后,徐有贞、石亨给他们安上了谋反的罪名,强迫他们招供。可司法部门实在找不着证据,徐有贞就说:虽无显迹,意图还是有的。王文愤怒之极,据理抗辩。于谦却在一旁冷笑道:辩它又有什么用呢?他们是一定要置我辈于死地啊。

 

    可以说,夺门之变中,徐有贞、石亨等人是十足的投机分子,但是回过头想,于谦当时是手握重兵的兵部尚书,也不是吃素的,他难道真不知道这些政变分子的活动吗?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史书没有记载。

 

    我们只知道,于谦是一个典型的儒家士大夫,当年拥立小朱上位时他引用过一句孟子的话——“社稷为贵,君为轻”,可惜,大朱的心里却不这么想。最后,于谦的罪名是谋立外藩,判了个凌迟处死,大朱后来又假慈悲地下旨说:“还是从轻发落,去其手足罢。”1457年正月二十二日,于谦被押往刑场,北京百姓听说后,夹道送行、痛哭不止。

 

石亨

 

    夺门之变后,小朱过了一个月就死了,倒没太让他哥惦记。而那几个“夺门”的功臣,虽说风光一时,但都没有好结局。三人后来互相争宠,徐有贞被石曹二人诬陷,半年后就进了监狱。石亨以复辟元勋自居,每天直入内宫,引起大朱的厌恶,不久便失了宠。

 

    天顺四年,他被捕下狱,一个月后死在了牢里。曹吉祥更出格,一开始和石亨勾结,石亨倒霉以后,他居然搞起了举兵造反,
 

“夺门之变”后的造反

 

    话说在明朝天顺五年七月的一天凌晨,北京紫禁城里突然冲进一伙手持刀斧的兵丁,他们先杀了锦衣卫指挥,紧接着开始进攻皇城,这是帮什么人啊?他们是一伙造反的叛军,为首的就是曹钦,也就是是司礼监太监曹吉祥的养子。

 

    而曹吉祥呢,当时正准备在内宫接应,他要杀了英宗皇帝,自己当皇帝。就是这个曹吉祥,五年前就起过一回事,那时他帮英宗从他弟弟景泰帝手里夺回了皇位,史称“夺门之变”,怎么这会儿又造起了英宗皇帝的反呢?这事儿啊还要从“夺门之变”之后说起。

 

曹吉祥

   

    当年帮着英宗“夺门”的有三个“关键先生”,分别是文官徐有贞,武将石亨,还有太监曹吉祥。英宗重登皇位之后,这三人自然都成了“复国元勋”,英宗也没有亏待他们,石亨进爵“忠国公”,曹吉祥负责掌管司礼监,总督三大营,“夺门之变”主策划人徐有贞更是飞黄腾达,不仅升为兵部尚书,而且受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食禄一千一百石。这三人得志之后,大权在手,气焰熏天,文武百官敢怒不敢言。不过,别人不敢惹他们,他们彼此之间倒是看不顺眼了。

 

 

 

    徐有贞自认为是个文化人,在他眼里,石亨就是个老粗;曹吉祥,那只能算半个人,“夺门”能成功主要靠的还是他徐有贞!因为看不惯曹石二人的做派,他也有意拉开了与他们的距离,还借着和皇上单独谈话的机会,说那两个人在外面飞扬跋扈、行为不端。

 

    可他忘了,内宫的太监都是曹公公的人,隔墙有耳啊!曹吉祥、石亨很快知道了消息,心里恨得不行,因为都恨徐有贞,俩人结成了联盟,日夜商量,要搞掉徐有贞。

 

    不久后的一天,曹吉祥进宫见英宗,聊着聊着,曹吉祥话题一转,貌似无意地说起了宫内的一件事情,而且说得非常详细,英宗一听脸色不对了。怎么呢?

 

徐有贞

 

 

    原来英宗想起来,曹吉祥说的这件事情他只跟一个人说过,那就是徐有贞。英宗忙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曹吉祥不慌不忙地说,“是徐有贞告诉我的。”曹吉祥还不忘了“补刀”,还加了一句:“皇上还不清楚吗,这事外面的人全都知道了!”

 

    这一招“离间计”果然奏效,从此英宗皇帝开始疏远徐有贞,徐有贞失宠了。

 

    不久,石亨、曹吉祥二人又哭着向明英宗“告状”,说徐有贞靠着内阁的势力陷害他们两个“忠臣”。英宗皇帝本来就很讨厌徐有贞“泄密”,如今“功臣”受了委屈那还了得?马上降旨把徐有贞外放为广东参政。

 

    石亨等人还不算完,又派人写匿名信上奏,诬告徐有贞在流放途中说皇帝坏话。明英宗一怒之下,把徐有贞削职为民,发配到了云南。

 

 

 

 

落入谷底的石亨

 

    如果说徐有贞还是个想做点事情的人,那么石亨和曹吉祥就是十足的“投机分子”。“夺门之变”这一宝押对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石亨家族的男性成员不管参与没参与“夺门”,全都进了锦衣卫当官,还有他过去的部下、熟人也来冒领“夺门”之功,竟然多达四千多人。英宗皇帝呢,你说什么是什么,完全信任,石亨就一边安插亲信,一边排挤不听他话的大臣,渐渐的,石亨成了朝中说一不二的人物。

 

    俗话说毛病都是惯出来的,这石亨得势之后,也越来越嚣张了。他进内宫就跟进自己家一样,出来进去前呼后拥,耀武扬威。而且也不等召见,直接就进去找皇上,提出的要求如果皇上不答应,马上面露不满之色。

 

石亨

 

 

    时间一久,皇上也受不了了,便问阁臣李贤怎么办。李贤答:“圣上应该独断!”明英宗一下就醒悟了:对呀,石亨这家伙还没完没了了!怎么老拿夺门有功说事啊!他马上下诏给各门,武臣非宣诏不得入见。从此,石亨和英宗的“蜜月期”算彻底结束了,石亨也很少再有面见皇上的机会了。

 

李贤

 

    如果这时石亨知趣,急流勇退,交出兵权,兴许还能得个善终。但他还是不知收敛,和侄子石彪在家中豢huàn养了数万猛士,又在京城内大建华丽府第,非常招摇。

 

    一天,皇帝带着恭顺侯吴瑾和几个太监登上翔凤楼,登高望远,突然皇帝指着皇宫附近的一座异常奢华的院落问吴瑾:“那是谁的房子啊?”吴瑾早就看石亨不顺眼,一直等待机会扳倒他,他意识到机会来了。虽然他知道那是石亨的宅子,但是他仍然故意装傻地摇了摇头。

 

翔凤楼

 

 

    接下来,他又斩钉截铁地说:“瞧这气势,一定是王府!”英宗听了叹了口气说:“呵,因为你们都惧怕石亨,所以不敢说他。”吴瑾的这句话确实杀伤力不小,一个大臣的府邸如此豪华,让外人都以为是王府了,那还了得!这种人眼里,还有皇上吗?英宗就此对石亨有了戒备之心。

 

    天顺三年,石亨的侄子石彪想当大同总兵,窜掇人上书“保奏”他。英宗一听大怒——大同是京城的门户,你去当总兵,你在外,你叔叔石亨在京城里,你们叔侄俩这是要干嘛,里应外合谋反吗?于是他马上派锦衣卫把石彪等人逮捕入狱拷问,还在他家里搜出一些绣着蟒龙的衣服和御床一样模式的“违制”之物。于是,朝廷对石彪抄家。虽说打的是石彪,实际上,矛头对准的是石亨。

 

明英宗

 

    可即使这时候,明英宗还不太忍心对石亨下手,他又问阁臣李贤,“石亨有夺门之功,朕该怎么处理他呢?”李贤说:“天位本来就是陛下您的,称‘迎驾’可以,为什么称‘夺门’呢,‘夺’则不顺,何‘夺’之有?”一番话说得明英宗连连点头。

李贤的说法是:当年“夺门之变”之前的形势是弟弟景泰帝病入膏肓,活不了多久,而且没有儿子可以继承皇位,英宗自己的儿子极有可能被立为太子,自己虽囚禁南宫,但弟弟若有个三长两短,皇位必然空缺,到时不是自己登基就是自己儿子登基,其实没区别。

 

    但徐有贞他们编出了一个“于谦准备拥立襄王进京继位”的假消息,以此发动了“夺门之变”,让英宗以为,“没有我们,您老人家还不知道在哪儿凉快呢!”但英宗复辟后与襄王见了面,证实了襄王进京纯属捏造。

 

    这么说来,其实当时只要英宗再耐心一下,天下非他莫属,根本不用搞什么政变!经过李贤这么一分析,英宗算明白了:这出政变真正受益的,不是他自己,而是拥着他复辟的徐有贞、石亨、曹吉祥这一批人!被忽悠了几年的英宗立刻召集群臣,下达诏令:今后但凡奏折一律不准出现“夺门”二字,违者严惩不贷!

 

 

 

    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石亨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不久,石亨以图谋不轨下诏狱拷问。石亨身板再结实,也禁不住锦衣卫内狱卒的大板子和各种刑讯,很快就被活活打死在监狱中,侄子石彪也很快以谋反罪被处决了。

 

 

 

 

 

 

有过之无不及的曹吉祥

 

    这个曹吉祥,比起石亨,有过之无不及,在夺门之变之前,他就是明英宗的“红人”——大太监王振的手下的跟班,夺门之变后,更是因为“拥立”有功,被封为昭武伯,总督三大营,他的养子曹钦,还有一堆侄子都当上了都督,嫡系的上千人也都鸡犬升天。一时间权势与石亨相并列,时称曹、石二大家。

 

    曹吉祥平时与石亨狼狈为奸,石亨这一死,曹吉祥也看明白了,权力再大,毕竟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帝老儿要是不高兴,随时可以把自己拿下。这回是石亨,下一个也许就是自己了。如果说判石亨叔侄图谋造反有些捕风捉影的成分,那么到了曹吉祥和曹钦这,他们就是想来真的了。曹吉祥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先下手为强,发动宫变,夺取明英宗大权!

 

    在早些年,曹吉祥曾多次作为参军参与镇压叛军、起义军,每一次打仗,曹吉祥都会花大价钱拉拢壮士,聚集起一批武力强悍的人。等到战争结束,他就把他们养在家里,同时在家里藏了大量盔甲、兵器。

 

 

 

    这回有了反意之后,曹吉祥更是模仿战国四公子网罗人才,广招宾客。特别是招了很多战斗力很强的蕃兵蕃将,这些蕃兵蕃将大多是蒙古人,个个人高马大、孔武有力,又忠实听话。曹氏父子经常厚赏那些蕃将,要钱给钱,要东西给东西,蕃将们也害怕曹吉祥一朝失势后,自己的地位不保,所以都愿意死心塌地为曹吉祥卖命。

不过到了天顺五年秋天,出了一件事,让曹家父子的“造反大业”提前曝光了。

 

    这一年,曹钦被一个监察官弹劾,理由是他对家人动私刑,把人打死了。明英宗正愁找不着曹吉祥的把柄呢,马上命令锦衣卫指挥逯杲gǎo去调查这事,并下令通告群臣。曹钦心说了:上次你用这一手逮捕石将军。今天又来这一套,是想灭我们曹家啊!”于是,他召集众人商量,准备在七月庚子日动手。

    

    定下了计策后,这天夜里,曹钦和起事的将校喝酒。半道,入伙的一个军官马亮悄悄地从酒席上溜了出来,他思来想去,害怕事败被诛三族,就跑到朝房告发曹家要造反。朝房值班的是怀定侯孙镗táng与恭顺侯吴谨,吴谨赶紧让孙镗从长安右门的门缝内塞进急报帖子,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短的一道奏折了,只有六个大字:曹钦反!曹钦反!

    

    明英宗大惊,立刻派人在大内逮捕了曹吉祥,并下令皇城及京城九门一律不准开门。这边曹钦发觉马亮逃走了,知道消息泄露,连夜带兵赶往锦衣卫指挥逯杲家,先杀了逯杲,又到李贤家把他砍伤,曹钦拎着逯杲鲜血淋漓的首级对李贤说:“就是这个逯杲要惹我啊!”

 

    随后,曹钦率数千精兵强将猛攻东、西长安门。可是皇宫大门太结实,根本冲不进去。曹钦就让人纵火烧门,把东长安门烧塌了。门内守卫禁卫军见状,赶忙搬了一大堆柴火堆放在城门口,风借火势,让门外的贼兵仍闯不进来。 

 

 

 

    也是凑巧,当晚在朝房里的怀宁侯孙镗,本来住这是为了第二天早朝向皇帝辞行,带兵去边境西征的。此时见事情危急,他忙派两个儿子领着集结待命的两千西征军,进攻在东长安门的曹钦叛军。

   

    孙镗手下的西征军一到,曹钦的兵在数量上不是对手,于是只能逃往东华门。孙镗紧追不舍,在东华门又与曹钦展开激战,从早晨一直打到了中午。不得不说,曹家养的这群士兵确实不弱。孙镗的军队比曹钦的士兵多四、五倍,但官军反而差点被曹钦的百余名骑兵冲垮。

 

    双方一直相持到傍晚,打了个旗鼓相当。曹钦见取胜无望,想从城门逃跑,发现各个城门都已紧闭。最后只得窜回家中,投井死了。官军攻入曹家,将府中屠戮一空,一场叛乱就这样被剿灭。三天后,曹吉祥被凌迟处死。

 

 

 

   这个英宗真是枉叫一个“英”字,当年因为信任太监王振,土木堡大败让人抓去当了俘虏,后来又信太监曹吉祥,结果生出一场叛乱。都说宦官误国,其实昏君更误国。

   

    到此为止,“夺门之变”的三功臣里,倒是那个被流放的徐有贞命最好,石亨出了事后,徐有贞被平了反。他回到老家无锡,天天手持铁鞭起舞,想仿效廉颇复用,但终究没有打动皇上的心。灰心之余,他放浪山水之间,又活了十几年才病死,算是得了个善终。

 

 

 

    这三个人从发迹到二死一贬,不过短短五年光景,真是应了那句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明朝的灭亡非常诡异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明朝的灭亡是十分诡异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几乎是天灾不断,每年都会发生一些自然灾害,具体的说从天启六年开始一直到明朝灭亡,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明朝国内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的自然灾害,很多小伙伴看到这里,也许会说这纯属是巧合,尤其是最近几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世界各地每年也都会发生不同的灾难,难道这也是世界要灭亡的征兆吗?

 

 

不过网友们虽然说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放眼全世界的话,这个概率是非常大的。如果仅仅是缩小到一个国家,如果这个国家每年都有灾难,这个概率还是非常小的,明朝末年的时候天灾不断,老百姓也感到生活的艰难,最终揭竿而起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天启年间的北京城大爆炸,根据相关历史资料的记载,当时这场爆炸真的是非常的离奇,而且还被列入了世界未解之谜,如果这场爆炸发生在当下社会,很多人都可以理解,毕竟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军事武器,就算是没有武器,石油的爆炸威力也很强。

 

 

不过明朝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石油,也没有很强大的爆炸类武器,据悉,当时这场爆炸导致两万多人死亡,从死亡人数来看,这场爆炸的规模还是非常大的,如果是小范围的爆炸,根本不可能造成如此之多的死亡人数。爆炸的具体原因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从天启年间的大爆炸开始,明朝就开始一步一步的步入了灾难的模式,此后每一年都会发生各种灾难。

 

 

首先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全国的天气开始变得极端寒冷,就连广东这样遥远的南方都开始下起了大雪,除此之外,全国各地连连的出现一些奇异的天气状态,比如有些地方连年大旱,有些地方连年发生洪涝灾害,这种极端天气表现得越来越频繁。蝗虫灾害也越来越多,相信很多小伙伴都见识过最近几年的蝗虫灾害,绵延几千里的土地几乎寸草不生,这种感觉真的是让人非常的震惊。

 

 

在古代的时候,一旦发生蝗虫灾害以后,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将是灭顶之灾,因为蝗虫灾害意味着庄稼颗粒无收,普通民众赖以生存的土地无法养活他们,最终的结果有可能就会引发爆乿冲突。同时,全国各地又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正所谓祸不单行,在明朝末年的时候,真的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普通民众已经无法生存,面对着饥寒交迫,同时又不得不承受瘟疫的横行霸道,摆在他们面前的可能,要么等死,要么就是拿起武器进行反抗。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当时的这场全国性的大瘟疫导致整个明朝死亡人数超过千万人,仅仅是北京城的死亡人数就超过了40%以上。这个数据是非常惊人的,这么多的天灾聚集到了一起,对于老百姓来说根本就没有活路,所以民不聊声已经无法形容他们当时的状态。虽然我们没有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但是如果设身处地地替普通百姓想一下,就能够感受到当时的困境是多么的绝望。

对于普通民众来讲,如果朝廷让他们丧失了生活下去的信心,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百姓会揭竿而起,当时全国各地很多割据势力开始纷纷造返,李自成最终率领着大部队攻入了北京城,北京城失手以后,大明朝也正式的宣布覆灭。接下来最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明朝灭亡以后,此前的瘟疫和各种天灾全部消失不见,老百姓又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难道真的是上天要灭亡明朝吗?

 

 

事实摆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也不得不相信这种荒谬的现实状态。不仅如此,全国各地又恢复了正常的状态,基本上到处都是一片祥和的景象,而且风调雨顺,所以我们说大明朝的灭亡在历史上是一件非常离奇诡异的事件,看到这里以后,小伙伴们觉得是不是如此呢?或者我们也可以说老天爷真的是太不公平了,让清朝白白的赚了一个大便宜,在中国的土地上统治了300多年的时间,而清朝的统治让中国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各种民族灾难接踵而至。虽然那时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但是也证明了一点,想要有一个安静祥和的生活,必须要有国家在后面做我们的强力支撑。

上一页 -下一页

关键词:没人觉得,明朝历史,很诡异吗,明朝历史诡异,夺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