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陀螺网
导航

首页 > 历史 > 详细内容

一代女皇武则天简介,尼姑庵走出来的尼姑武媚娘

发布时间:  浏览:419 次  作者:www.tl6.net

李治与武则天:

饮一杯爱情毒酒

读唐史,总绕不过一个女人,那就是女皇武则天,人们都承认,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真正加冕过的女皇帝,空前绝后。因她的存在,唐史中多了一丝柔媚的气息,平添了许多活色生香的动人故事,当然还有毋庸讳言的残忍杀戮、血腥暴力。

美丽的东西值得纪念,丑陋的行为值得批判,无论怎么说,她风采依旧,至今谈起仍是一个让人既爱且恨的话题。这种复杂的情愫,恰是她的永恒魅力的肯定和见证。她的老公李治也是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说他软柿子一个,有人说他昏聩懦弱,其实都带有偏见。

他们在饮一杯爱情的毒酒,只是不自知,以为是醇美佳酿,一时贪杯了,中毒已深。可事关爱情,是没有多少理智可言的,是火是冰,只有亲身经历一遭才知道。

 

感业寺·小尼姑·幽会 

现在是永徽元年五月二十六日,去年今日,万民景仰的贞观大帝崩逝了。

如今新皇帝高宗李治先生,正率领百官和后宫妃嫔前来感业寺降香,以祭奠亡父的在天之灵。感业寺打扫得干干净净,不染纤尘。寺内修行的不是和尚,而是为数众多的尼姑,她们表情肃穆,穿着黑白相间的道袍,里里外外的忙碌着。

祭奠的队伍迤逦而来,正是初夏,天气已然燥热起来,寺外的大柳树垂下万条金线,在弱风吹拂下,翩然而动。早有小尼姑过来用清水洗净了寺前街道,铺好红毡,一直延伸到大雄宝殿。

时间不大,李治先生就到了。新皇帝今日很精神,浑身上下一团喜气洋洋,倒不像是来降香祝祭的,而是赏玩初夏的景致而来。贞观朝的元老,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却如丧考妣,未至庙门,已经是悲痛难当了,泪水涌落。

新人欢喜旧人哭,不知在天的李世民大帝看到会作何感想。

忽然,哐!哐!哐!三声巨响,撼山动岳,感业寺的主持知道新皇到了,忙让闲杂的小尼姑闪了,带领前头有体面的众尼接了出来。接进去以后,忙不迭的歌功颂德,歇了一会儿,饮了几口清茶淡水,便向大殿里来。

大殿里早就设摆好了香案,李治先生走过来,手掐着一簇紫微香,香烟缭绕,在淡淡的蓝色烟雾中,就看这位新皇帝嘴里不知嘟囔着什么,乜斜着眼,古里怪气的倒身下拜。

降香祭奠不过如此,不过是做给世人看的,几分钟就齐活了。贴身的太监过来对主持说,皇上乏了,闲杂人等都散了吧,休息的地方准备得怎么样了?

 

 

主持念了声无量佛,早就准备好了,后园子内,僻静人少,极好的休息的地方!贴身的太监听了,不住地点头,费心了,皇上自不会亏待你们!说着,进去扶李治先生出来,跟着主持往后园子里去了。

原来这感业寺原是先朝的深宅大府,改朝换代以后,无处发落才重修成了寺庙。重修的时候,后园子没动,按原貌留在那里,李世民先生死后,他那群小老婆无法处置,就一概送到感业寺里,落发为尼,因地方不够,一部分就住到后园子里。

说话间就到了,虽说是个后园子,却也占地甚广,方圆也有几十里地大;靠西边是一拉溜殿阁,中间是正殿,飞檐拱瓦,翠竹掩映,名曰滴翠宫;园子中心是个大海子,上面修的人工岛,养着野鸭、鸳鸯;最东边是一片苗圃,奇花异草,应有尽有。

主持把李治先生领到滴翠宫,李治先生一看环境非常满意,殿内异香扑鼻,显然事先用香熏了又熏。歪在床榻上,透过窗子,就能见到外头的海子,像是看一幅水墨丹青。主持不敢在里面逗留,说了几句闲话就出来了,在外面的游廊上待命。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功夫,门一开,贴身太监从里面出来,主持抢上去说,怎么样,皇上叫了没叫?太监说,那还用说,要不然长安的和尚庙姑子庵不下千所,为什么偏选了你这一处?快去领了来,莫让皇上等急了。

主持转身去了,没过多久,却自己回来了。太监正在门口左右张望呢,见回来了就问,怎么回事?怎么你一个人回来了?主持支支吾吾地说,生气了,在那里哭哭啼啼的,叫我把这个交给皇上。说着从袖兜里掏出一封短笺来交与那太监,太监接了,不敢擅自作主,转身进去,交给李治先生看。

李治先生忙问,如何?太监摇摇头,一摆手中的纸笺,一脸的无可奈何。李治先生忙接过来看,见是一幅海棠花浣洗的纸笺,上面歪歪斜斜的写着一首诗,字虽称不上有功夫,但却秀丽飘逸,一看就是出于女子之手,诗曰: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字里行间,泪痕斑斑,一看就知道一边流着泪一边写的。大意是,春去也,红花都谢了,夏来也,到处碧树成荫,我面容憔悴支离都是因为你,自上次分别以来,我没一日不哭的,不信等我穿上石榴裙让你看看泪痕。

 

 

李治先生看了,露出满脸的怜意,一边浅笑,一边翻来覆去的读这首诗。摆手把太监叫过来,在他耳边耳语了几句,太监会意,转身到了门外,对主持说,麻烦再跑一趟吧,皇上里边怒了,直摔杯子摔碗呢,要是还不来,你我这吃饭的家伙都得搬家,还不快去!

主持满脸苦笑,一面胡乱应着,一面说,不是我不出力,只是她这次真的恼了,皇上一去就是一年半载的,她在这儿就像鲜花骨朵打了蔫,伤心绝望了好一阵子,这回子去叫她不是找倒霉吗?太监说,甭罗嗦了,你自有办法,别不识抬举,这次再叫不来,仔细你的皮!主持无法,只好又去了。

这次时间比上次还长。太监急得在门外直绕圈子,额头的汗也滚下来了。好不容易等到主持回来,后面跟着一个年轻的尼姑。太监忙过来行礼,年轻尼姑赶紧搀住,这边主持把门推开,年轻尼姑迈步就进去了。

主持欲往里边瞧,太监伸手拦住,松了一口气说,行了,没咱俩事了,该哪凉快往哪凉快去。说着与主持一起,跑到前边海子边上看野鸭子打架去了。

不知怎的,滴翠宫外的竹林里突然起了风,一阵瑟瑟作响。好一阵子,风才缓了,燥热的天气因此凉快了许多。

年轻女尼刚进来的时候,正是风起的时候,吹得衣袂飘摆,好像天外来的仙人一样。

李治先生先是一愣,然后跑过来将女尼揽在怀中,柔声细语地说,媚娘,你怎么才来,想煞我了!媚娘说,哼,我还以为皇太子把我忘了呢,不,应该称皇上,我哪里入得了皇上的心呢!说着,泪水吧嗒往下掉。

李治先生心疼得把她抱紧,安慰她说,我不是来看你来了吗?我在宫中无时无刻不思念你,也过得甚是凄苦,要不是怕那些老臣讲闲话,我早就把你接进宫去了,何必受这两地相思之苦?

媚娘说,你也不用花言巧语的来哄我,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父皇病了的时候,咱们就不该……话到伤心处,媚娘的心里委屈万状,泪如雨下。李治先生也没有办法,叹息无声,事到如今,既没办法接她入宫,说出大天来也是枉然。

两个人依偎在一起,无限恩爱,只是一肚子苦水倒不出。拥抱了好一阵子,李治先生才说,如今咱俩的事,还要从长计议,着急不得,我现在做了天子,凡事都要小心,何况咱们名不正言不顺,难以让天下人信服。

 

 

媚娘泪眼婆娑,娇嗔地说,我不管,我不管,反正我是你的人了,成天呆在这座破姑子庵做什么,难道要念一辈子经不成,万一哪天你被别的女人勾搭去了,我岂不永无出头之日了,我这身心都给了你,你要是那样,我就活不成了。

李治忙说,不会,我对天发誓,我一定会接你入宫的,你只管放心在此等候,别做他想,等我摆平了那些老顽固,就光明正大将你接进去,我们就可长相厮守了。媚娘见李治先生许下诺言,心中安定了许多,自然风情万种,如胶似漆的恩爱一番。

从此之后,李治先生经常到这感业寺来,开始时打着这样那样的幌子,后来干脆省了那些劳什子,堂堂正正的来往,也不怕别人讲说什么。来这儿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与那年轻的尼姑媚娘相会。

媚娘何许人也,竟让李治先生如此神魂颠倒?
 

老爸是出色的装备部长 

要问媚娘何许来历,还要从她的老爸武士彟先生说起。

武士彟先生是山西文水人。武家从来都不是名门望族,社会地位与唐初的崔、卢、王、李、郑五大郡姓没有可比性,祖上也只做过幕僚式的小官,到了武士彟先生这一辈,连芝麻小官都没得做了,无奈只好放下体面,做起了“末商”之流。

古代社会中,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做商人的排在末一位,故称为“末商”。

不过武士彟先生有头脑,经商有道。隋朝末年,大头症患者隋炀帝好大喜功,大肆营造宫室,大兴土木工程,武士彟先生抓住市场趋势,搞起了木材生意,没想到第一桶金挖得真准,几个月的工夫,赚了个盆钵满圆。

无论古今,钱都是硬通货,腰里揣着孔方兄,无论走到哪,说话都好使。武士彟先生发了以后,并没有成为令人鄙视的守财奴,而是重义轻财,笼络了不少江湖弟兄。那时天下方乱,没有点私人力量,干什么都顺利不了。

到了结婚的年龄,虽说家族不是显贵,但家资万贯,谁也不敢小瞧。武士彟先生向来门第观念很淡薄,什么出身不大放在心上,娶了一位退役军官的女儿做老婆。

他的那位老丈人在军队里还有些故旧,花钱送礼,帮武士彟先生在军队谋了个“队正”干,大致管辖五十人左右,相当于现在的连长。当上连长后,武士彟先生并没有忘本,一有机会还不忘捞上一把。

大业元年,隋炀帝要营建东都洛阳,差事交给堂弟杨达、宰相杨素和宇文恺去办。

武士彟先生一看,商机无限啊,就从军队跑出来,备下重礼,托关系找门子,终于见到了总负责人杨达。

 

 

杨达一看武士彟,面相敦厚,谈吐不凡,十分爱惜,就把他介绍给其他负责工程项目的高官认识。其中有一位官拜殿前少监、卫尉少卿的人物,对武士彟先生的未来影响深远,其名曰李渊,即未来的唐高祖。

武士彟先生洛阳此行,收获巨大,一是谈成了一笔生意,大赚特赚了一笔;二是,也是最重要的,认识了李渊先生,这是意外收获。武士彟先生当时是不知道好处的,但岂不知未来的富贵,未来飞黄腾达的政治前程,全都系于此人身上。因此,结识李渊倒比挣了一大笔钱还要意义重大。

时间到了大业十一年,李渊先生被派到山西一带对付造反分子,途中借宿武士彟家。武士彟先生晚上举行盛大宴会招待李渊,以尽地主之谊,故两人关系又拉近一层。武士彟先生凭感觉认为李渊先生绝非久居人下之辈,于是倾心交结,相谈甚欢。

大业十三年,李渊先生任太原留守,把武士彟先生叫到太原,任行军司铠,就是掌管太原府的兵器军备,相当于总装备部长。

当时,李渊先生已经有了起事的心思,但准备力量不足,因此一直隐忍不发,暗中叫次子李世民与谋士刘文静招兵买马。谁知道,动作太大,引起了副留守王威的怀疑。

王威是忠于隋朝的,眼见着李渊先生打着防范突厥、征讨刘武周的幌子加大自己的军事实力,日夜不安,莫非唐公李渊也要反隋?

王威曾就此事征询过武士彟先生的意见。武士彟先生早就下定决心,要跟着李渊先生一起闹革命,就掩盖说,不可能,唐公世受皇恩,又委以重任,绝不会造反的。王威本来就没有胆子挑战李渊,听武士彟先生这样一说,虽说还不放心,却不敢找麻烦。

武士彟先生既上了贼船,就没有走回头路的道理,王威已经起了疑心,一旦跑回长安告密,事情就难以收拾了,唐公啊,还犹豫什么,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为了帮助李渊先生下定起兵的决心,武士彟先生写了一份报告。报告中称,我时常听到天空中有一种声音,高唱“唐公当有天下!”还经常做同一个梦,梦到李渊先生骑马登天,双手揽住日月,乾坤顿时失色,这正是唐公欲主天下的征兆啊,不可不察。

李渊先生信以为真,对武士彟先生说,既然你这样看,我就放心了,我也觉得差不多了,事情一旦成功,当与你同富贵!

 

 

这年五月,李渊先生杀死王威,造反了。武士彟先生有从龙之功,被任命为中郎将兼司铠参军,管的仍是装备部,但这回意义不同了,上次是太原府的,而这次要随着李渊先生杀奔长安,一旦王天下,前途不可限量。

后来,李渊先生在长安建立了唐朝,论功行赏,武士彟先生便以二等开国功臣得授金紫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不久又升工部尚书、加封“应国公”。公爵是世袭的,武士彟先生摇身一变,从末流的小商人变成了当朝新贵,恍若做梦一般。

然而这等殊荣,武士彟先生的原配夫人却无福享受,还没等攻下长安就一命呜呼了。武士彟先生一直忙于公务,无暇顾及妻儿老小,老婆死都没回家,李渊先生心有不忍,亲自为武士彟先生安排了续弦的事情。

这位续弦,武士彟先生并非陌生,乃是大恩人杨达之女,因杨达死在炀帝征高丽的途中,父亲死后,女儿不肯嫁人,守着一处佛堂,念经超度,不与外界交通。但她不是普通女子,没学过针织刺绣,却读过不少书,经史子集,广泛涉猎,学问很是渊博。

圣人说过,女子无才便是德,非常有道理。女子才高,心气就高,找婆家就不好找,低不成高不就,婚事一拖再拖,转眼就是大龄青年,愁死父母。这位杨女士大概也是这种情况,要不是皇帝亲自保媒,她恐怕还要当一阵子姑娘呢。

武德五年,由李渊先生亲自主婚,武士彟先生和杨氏喜结连理。婚后夫妻感情很好,武德六年,杨氏生下一女,昵称“大囡”,武德七年,又生下一女,昵称“二囡”,这位“二囡”就是上文所说的媚娘,也是后来不可一世的武则天。

媚娘生下来不久,武士彟先生被外放到扬州做大都督长史。原因是赵郡王李孝恭被人诬告图谋造反,李渊先生将其投入大狱,等待审查,又原来的长史李靖被调往与突厥作战的前线,扬州无人料理,朝廷就委派武士彟先生接替李靖。

 

 

武士彟先生不辱使命,半年之年,扬州地界风平浪静,生产恢复得很快,临到进京述职的时候,扬州人民不愿意武士彟先生走,希望将任期延期一年,因此不但武士彟先生没有离开,杨氏也带着女儿赶来团聚。

谁成想,武士彟先生从此再没回中央任职,一直外任,直到死在赴任荆州的途中。外任也有外任的好处,可以远离宫廷斗争,避免杀身之祸。

武德九年,武士彟先生在外当官,皇宫发生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先生成功的击败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成了唐朝的新主人。一朝天子一朝臣,李世民先生为了防止武德元勋在外作乱,纷纷召回长安,另作安排。

武士彟先生也在被召之列,但留京不久,便又被派到豫州当都督去,这一点足以说明新皇帝李世民先生对武士彟先生是信任的。不过,即使如此,武士彟先生再也不可能得到武德年间那样的宠爱和重用了。他的内敛使他免受清洗,也算是对他失意后的补偿。

只是苦了幼小的媚娘,尚未离襁褓,就得跟随老爸过上颠沛的生活。不过,她还是蛮自豪的,她的老爸是个出色的装备部长,深受百姓的爱戴,而且最重要的,把女儿视若珍宝,这一样就足够了。
 

相面·入宫·驯马 

在豫州呆了一年,武士彟先生又被派到利州做都督去了。

利州地处绵谷,归蜀地辖管,向来被认作武则天的诞生之地。持此观点的人大有人在,那里有多处遗迹可为佐证,例如“武则天坝”、“天后梳洗楼”等,此外还有“黑龙潭感孕”一说。相传,利州有一湖名曰黑龙潭,杨氏曾荡舟湖上,忽有一黑龙追随游弋,久久不去,故而感孕,生下武则天。大诗人李商隐还煞有介事的写了一首诗,记载的就是这件事。

可是上文说过,武则天武德七年诞生于长安是毋庸置疑的,诞生利州的说法不过是一厢情愿。可以肯定的是,武则天在利州度过了四年的童年生活。

这四年无疑是幸福的,老爸公事不多,有大量的时间与女儿一起玩耍,平时所写的奏书文告,对将来媚娘帮助李治处理政事也大有裨益。杨氏作为大家闺秀的优势也显露出来,她没教给媚娘针织女红,而是教给她识字,读书,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悉心传授。

媚娘对母亲教的不甚了解,但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蒙学的好处自然就会显现。通俗地讲,一般的女孩,除了漂亮以外,一无是处,媚娘却还有满腹的才华,美丽的容颜加上超人的才华,一旦鲤鱼跃龙门,前途就不可限量。

成都有一个大名鼎鼎的术士,名曰袁天罡,这个人十分了得,能掐会算,相面术独步当时,至今民间仍认为他是麻衣神相的首创者,《推背图》也是他创作的,据说是一部能够预言未来的大著,相传他还擅长一种通过称量骨重而推演命运的相术,神乎其神。

从古至今,这种人最有市场,上至达官贵人,下到黔首黎民,都信这个,还不用说袁天师,就是一个普通的问卜打卦的,走到哪都受礼待。不问苍生问鬼神,历代帝王将相尤好此道,倒没什么特别的,趋吉避凶,万事图个吉利而已。

这一年,袁天师北上,要到长安去。因他是一条大龙,成都小庙养不起,要到大庙深山,长安乃是京都,首善之区,没有比这儿更大的庙了,高官贵族又都信服,连贞观大帝都要跟他商量事情,因此袁天师移动仙躯,日夜兼程,丝毫不敢耽搁。

 

 

行至利州,武士彟先生听说了,忙放下手中公事,亲自带领下属到城外迎接。这位大罗神仙,身穿八卦仙衣,头戴道冠,手擎着拂尘,俨然太上老君降世。那些早来的城中百姓都伏地跪拜,无量天尊,无量天尊,喊个不停。

武士彟先生见袁天师仙风道骨,超凡脱俗,心里也虔敬非常,请到都督府下榻。不过说了些屁话,无甚紧要。到了晚上,素斋素饭摆了一桌子,算是家宴,杨氏带着几个儿女也一起陪同用膳。

武士彟先生就说,老天师,一路辛苦,略备素斋,请放心享用,此次奉诏进京,天下皆知,道门荣耀,可喜可贺!

袁天师回说,皇上圣明,不过约我谈一些养生之道,修炼之法,以期得以延年益寿,如此贤明的君王,如果能寿与天齐,也是普天之下老百姓的恩泽。

武士彟先生颔首称是,忙劝了一杯素酒,因说,皇上自然洪福齐天,老天师,我也有一事相烦,请为我妻儿相上一面,不胜感激。

说着,指了指杨氏,那是拙荆,请高抬法眼,直说无妨。袁天师略端详了一下杨氏,低头抿了一口茶,徐徐说道,贵夫人骨相非凡,所生的孩子都将成为贵人。

武士彟先生又指着前妻所生的元庆、元爽两个儿子说,这是前妻所生,母已故去,命运如何?袁天师看也不看,只说,官也能做到刺史,堪称保家之主,但恐怕不得善终。武士彟先生听了,皱皱眉头,满脸戚容。

又拉过杨氏所生的大姐来,就是那个昵称“大囡”的,因怕人看,哇哇的哭了。袁天罡看了,哼了一声说,也将大富大贵,可惜对她的丈夫不利。说罢,转过头去,不原再看。

又指了指奶妈抱着的二姐,即媚娘,时年方五岁,还未脱离襁褓,杨氏把她打扮得男孩一样,小男孩的衣服,鞋子和帽子。袁天师一看,眼睛登时就瞪圆了,揉了揉又仔细端详,看了好长时间,才说,这个小男孩神采傲然,清明灵澈,前途不可限量。

 

 

一边说一边捋髯,不住地颔首,又说,放到地下走一走,我再看来。奶妈就把媚娘放到地下,小媚娘毫不怯场,大模大样的走了一番。袁天师哈哈大笑,仿若天籁之音,朗朗说道,妙哉,妙哉,此儿龙睛凤颈,富贵至极,只可惜是个男孩,要是个女孩,将来必定成为天下之主!

袁天师只在武家逗留了一晚,翌日大清早就离开了。武士彟先生对他的话也不敢相信,传出去也不好,没有神仙的日子,一切如旧,一旦闲下来总掂量袁天师那几句话,心中不住疑问,他怎么就没看出男孩装束的媚娘是个女孩呢?

不管信与不信,武士彟先生算是无福等到媚娘鹏程大展的那一刻。

贞观九年五月,大唐王朝的创立者李渊先生龙驭上宾,消息传到利州,武士彟先生悲痛成疾,一病不起。他原是哮喘病,经不起感情的巨大波动,噩耗传来,竟然一连数天呕血不止,挨了不过十天,就撒手西去了。

这一年,小媚娘刚满十一岁。紧接着而来的少年岁月,一定会因为缺少父爱而变得凄清冷淡。杨氏也没法在利州呆了,带领阖家老小回奔原籍——山西文水。

无奈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山西文水的武家本因武士彟先生而崛起,但杨氏来奔却遭受冷遇,前妻所生的元庆、元爽也渐渐对庶母不尊,时常顶撞。杨氏一见山西不能容身,便又启程奔长安堂兄杨师道家投靠。

这辗转一路,多少风霜苦辛,小媚娘深有感悟。到了京城,舅舅杨师道非常欢迎,这才结束了颠簸之苦,虽寄人篱下,也算有个可以安顿的地方。杨师道也不是简单人物,乃是李渊先生的乘龙快婿,桂阳公主的丈夫。

桂阳公主非常喜欢小媚娘,常带着她去参加一些宫廷沙龙。所谓的沙龙,无非长安贵妇、后宫妃嫔们聚会的地方,小媚娘貌美才高,渐渐在沙龙中名声鹊起,周围也围拢了不少人,都是看媚娘大有前途而有心交结的。

得益于此,小媚娘终于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薨逝,又因李世民先生仁慈,前后几次放归宫女,导致后宫空虚,为了充实后宫,内侍省决定从官宦人家遴选才人。其中,李世民先生钦点了武士彟先生的女儿媚娘,大概就是出于桂阳公主和沙龙中后宫妃嫔的引荐。

 

 

诏书一下,杨氏就起了悲声,想到历朝历代一旦身入皇宫大内,没有一个不是晚景凄凉惨淡的,即使受到皇帝宠爱,也是一时而不得永世,因此兴悲。媚娘就劝,侍候天子岂知就不是好事?用不着哭哭啼啼的。

入宫后,李世民先生接见她,看她姿容秀丽,秋波婉转,眼角眉梢似有诉说不尽的情趣意味,勾魂摄魄,因此赐名“武媚”,媚娘之称也从此而来。与她同时进宫的,还有那位温柔体贴的徐惠女士(无庸赘言,请读者上帝参详上一篇文章)。

这里谈及徐惠女士,无非是证明这批才人受宠的是徐惠女士,媚娘并没有得宠,只是作为女官,负责管理文书、宴会或是音乐方面的闲杂事宜。

虽然如此,媚娘在陪侍李世民先生期间并非没有亮点可书写。

一年,大宛进献宝马,名曰狮子骢,又肥壮又野性,性情暴烈,无人能制,媚娘就对李世民先生说,皇上,妾能对付它,不过需要三件器物,一条铁鞭,一柄铁锤,一把匕首,铁鞭打不服,就用铁锤凿,还不管用,就用匕首割断喉咙,此马必被制服。

这么残酷的办法,李世民先生不但不生气,反而“壮其志”,就是大加赞赏、鼓励,一方面说明了媚娘有手段;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李世民先生不太喜欢性格太刚强的女人,他也是至刚至强的性子,两强相遇,必有一折,因此媚娘难受宠爱。

才人的生涯一直延续到李世民先生死掉,前后长达十一年,在此期间,媚娘一直没受宠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能登上龙床,媚娘便有更多时间关心政务,积累了大量的政治经验,尤其贞观大帝的帝王之术,她感受极深,为将来自己主政打下了坚实基础。

另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李世民先生的儿子,老九李治,偷偷地爱上了这位名义上的庶母,大概是爱情互补定律起了作用,更主要的是,这位老九,已经正式选作贞观大帝的接班人——下一任皇帝。
 

老九,老九,何所有

这位老九名曰李治,小名唤作雉奴,是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

长孙皇后为李世民先生共育有三子,李承乾、李泰和李治,他们都是嫡出,最有可能成为储君,但自古储君之路就是一片血途,胜出者无不经历了一番血雨腥风。即使储君之位已经确立了,也难免有觊觎之徒,暗怀夺嫡之志,致使兄弟反目,父子成仇。

武德九年十月,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先生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那时候李承乾刚八岁,李治先生还没出生呢。

小时候的李承乾很聪明伶俐,李世民先生十分喜欢,但长大了,竟变了一个人。太子的位子坐稳了以后,原形毕露,当着老爸一个样,谦恭知礼,言必称仁孝,背着老爸又一个样,与群小厮混,不成体统。

东宫是堂堂的潜龙府邸,竟被太子当作游戏场所,不知从哪弄来一些突厥人的衣服、帐篷,让群小穿上突厥服装,住在突厥帐篷里,说咿咿呀呀的突厥话,还派出去到长安郊区的农家强抢来牛羊,在大殿前支起大锅,杀牛宰羊,大快朵颐。

李承乾呢,扮作突厥可汗,躺在地上假死,群小围着他跳突厥舞蹈,他突然跃起来吓人,以此为乐。还经常说,将来我做了天子,要随心所欲,胆敢进谏的,杀之,杀够了五百,我看还有没有敢乱讲闲话的。

那些太子的老师一是不敢管,二是管不了,就连太子的亲舅舅长孙无忌都拿他没办法,渐渐失去信心。李世民先生有所耳闻,便动了废太子的念头。

当太子胡闹的时候,另一位皇子却在偷偷地笑,就是长孙皇后的二儿子魏王李泰。

李泰比太子强多了,喜欢读书,富于文采,但心术不正,一直图谋立贤,觊觎太子之位。又看到哥哥那样,更加坚固了夺嫡之志,上面讨好老爸,下面笼络了一批朝臣,渐渐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政治势力。

 

 

李世民先生对李泰也很喜欢,因其喜好文学,专门为其设立了文学馆,李泰也不负所望,组织编纂了《括地志》一书,颇得老爸的赞许,也多了一份争夺太子之位的砝码。

太子也看出李泰那点猫腻,就派人刺杀他,但没有成功,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叫人伪称魏王门客,上了一道捏造魏王种种不轨的折子,李世民先生看了吃了一惊,就派人彻查,谁知尽是子虚乌有,因此越发不得意太子。

太子心生恐惧,担心老爸会废掉他,就召集了对李世民先生怀有不满的汉王李元昌、大将侯君集,准备拥兵造反。可没等他们动作呢,齐王李佑抢先发动政变,此事在上一篇文章中有所涉及,这里不再多说。

齐王谋反失败,按理说对太子是个警示,他就该偃旗息鼓,老实一阵子,可是不知吃错了什么药,竟大言不惭地说,齐王想要造反,为什么不与我联合,我这里距离大内不过二十步远,顷刻即到,比齐王可近多了。言外之意就是,干掉老爸,我这儿最方便。

这话不知怎的传到李世民先生耳朵里,非常震怒,以前以为太子不过是行为不检,没想到竟到了弑君杀父的地步,这还了得,就派长孙无忌、房玄龄等追查到底。

果然,从东宫府库查出了兵器,还从密室搜出歃血盟书,铁案如山,李世民先生盛怒之下,将太子贬为庶人,追随人等全都杀死。

说起这档子事,李世民先生也有责任,他不该先宠太子,再恩宠魏王,既刺激了魏王的野心,又让太子如履薄冰,最终不免铤而走险。

太子被废,又将立谁呢?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两个人选浮出水面。李世民先生原意要立李泰的,但慢慢的放弃了这个想法。他想要世人都知道,这个皇位不是靠阴谋争得的,而是有德者居之。

废太子的一番话,李世民先生一直记忆犹新。

太子被废后,李世民先生责问他。太子说,儿臣已经是太子了,还有什么要谋求的,我是被魏王所逼,要找一个保全自己的办法,没想到,别有用心的人教我干了坏事,现在,魏王如果当了太子,正好遂了他的心愿,落在他的精妙算计之中。

 

 

李世民先生听后心中警觉。魏王看老爸一时难以在他跟李治之间下定决心,就跑到晋王府去吓唬李治,他对李治说,你跟汉王李元昌交好,他如今事败了,你还能安枕无忧吗?唬的李治心跳加速,惶惶不可终日。毕竟是小孩子,没有主心骨。

李世民先生看到李治面色惊慌,一副朝不保夕的样子,就问什么原因。李治年小不会撒谎,就将魏王对他说的话如实禀告。

李世民先生恍然大悟,一拍脑门,李泰立不得!如果真立了李泰,废太子承乾和晋王李治这些兄弟们能有好下场吗?那是一条狼啊。

事先李泰还表态呢,说什么为了不辜负父皇爱晋王之心,自己若做了皇帝,有朝一日不行了,要杀子以传位晋王。何等仁爱之心,于今听来全是屁话!

李世民先生遂打消立李泰为太子的想法,转而决心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一天罢朝,倍受立储一事打击的贞观大帝,叫住长孙无忌、褚遂良、房玄龄等亲近重臣,说是有事要说。长孙无忌多聪明啊,知道是立太子的事,故把晋王李治也留下。李世民先生没说什么,算是默允。

朝臣散去后,只听李世民先生长叹一声,颤抖着嗓音说,汉王元昌,废太子承乾,不忠不孝,让我寒心。说着,一头栽倒在御座上,老泪纵横,拔出身边佩刀,就要自刎。褚遂良手快,赶过去夺下佩刀,交与晋王李治。

众人都不明白,皇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自登基以来,大事不知经历过多少,再难也没见抹脖子,这次为的什么?

李世民先生缓缓地说,我欲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长孙无忌一下子心领神会,连忙说,奉诏,敢有异议者,臣请斩之!

 

 

褚遂良、房玄龄等随声附和,他们原是和长孙无忌一起支持晋王的,今见皇上终于下定决心,没有不欢喜的,个个都高呼,皇上圣明。要是联想到他们将来一个个全被李治和武则天收拾了,恐怕今天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小心翼翼做事,虽没有什么雄才大略,但尽忠尽孝是不成问题的,做一个守成之主,也正是题中之义,因此李世民先生还算满意。

贞观二十一年,贞观大帝病倒,李治开始听政,下朝后就守在老爸床边,尽心侍奉。老爸看他辛苦,让他到外面花园玩会儿,他都不肯,实在没办法,就让他搬进大内住,免得两边跑麻烦费力。

英明神武的贞观大帝万没有想到,正是因为他如此心疼儿子,才引出了李治和庶母媚娘的一段不论之恋。

李治早就对这位庶母倾慕不已,当年制服狮子骢的时候,李治也在当场,年纪虽不大,却对媚娘的胆略和手段钦佩不已,老爸不喜欢这种类型的女人,他却喜欢得紧,但苦于礼节大妨,不得亲近。

这下好了,终于可以一边侍候老爸,一边与媚娘见面了。媚娘此时也对李治有了好感,便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盼望有朝一日能把白白浪费的大好青春补偿回来。一来二去,两个人就好上了,竟偷偷在李世民先生为李治安排的别院私相会面,难免会突破防线。

大概侍候老爸这段时间,是李治一生当中最惬意的时光,也是最美丽的一段回忆,他偷偷的与媚娘约会,并许下了将来娶她的承诺,但那个时候做事简单,哪里想过从庶母过渡到老婆的难处?
 

争宠·揖盗·专宠

感业寺降香以后,李治先生虽常来与媚娘私会,但始终想不出万全之策把媚娘接进宫去,正愁着呢,后宫又出事了。

后宫着火,历朝历代无非是夺床争宠。皇帝大小老婆一群,厚此薄彼,难免争风吃醋,暗地里勾心斗角,耍弄阴谋诡计。这起子事也不能小瞧,往往与朝中势力相串联勾结,虽是宫闱内廷的麻烦,却也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治先生的大老婆王皇后,乃是李世民先生亲自为儿子选定的媳妇,祖上也曾在北朝做过高官,到了唐朝就没落了,老爸不过是个小小的县令,不过她的舅舅柳奭,却是当朝的中书令,与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私交甚厚。

王皇后性格率直,从不刻意亲近别人,也不刻意疏远别人,对谁都不远不近的,这种天然的距离感,使人对她望而生畏。身边没笼络住可靠的人,这在后宫是非常危险的。现在之所以平安,是因为那个打破惯性的力量还没有横空出世。

李世民先生对这位儿媳非常认可。病重期间,一手拉着王氏,一手拉着晋王,对褚遂良等大臣说,我这对佳儿佳媳,今天就交给你们了!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长孙无忌、柳奭等都在场,看得出李世民先生青睐这个儿媳,又是柳奭的亲外甥女,到后来在废后风波中,这些贞观元老无不竭尽忠诚地力保王氏的皇后之位,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可是,李治先生偏偏不乐意老爸安排的这桩婚事,更不喜欢王皇后其人。

首先,王皇后这不冷不热的性格,着实让李治先生讨厌,这种性格的女人多半不解风情,不懂得柔情蜜意,不懂得缠绵悱恻,就是偶尔也会,也略显生硬,很难抓住老公的心,尤其是皇帝老公,后宫佳丽无数,岂有一棵树上吊死的道理,别宠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王皇后不能生养,直到如今也未给李治先生养下一男半女,李治先生岂有不恨的。有人要为王皇后鸣不平了,兴许是李治先生本人的毛病呢,不过事实证明,不是李治先生的毛病,问题的确出在王皇后身上,因为别的妃嫔已经生养好几个了。

李治先生宠爱的另有其人,就是风情万种的萧淑妃。

萧姓乃是齐梁皇族,唐朝虽也没落了,但也出了萧瑀这样的开国元勋。萧淑妃据说是昭明太子的苗裔,准确性不知道有多高,不管怎么说,王皇后所缺乏的那种女人味,那种风骚妩媚的言谈举止,萧淑妃可是擅长的很。

除了去感业寺私会媚娘,李治先生剩下的时间大都沉浸在萧淑妃的温柔之乡,把后宫统领王皇后晾在一边。萧淑妃也争气,给李治先生养了一子两女,方方面面都打腰提气,令王皇后如芒在背。

王皇后因担心萧淑妃利用受宠的机会,撺掇皇上立她所生的儿子为太子,一旦如此,王皇后不但现在,将来都没好日子过了,于是就联合长孙无忌等朝中重臣,拥立李治先生的长子刘忠为太子。

李忠并非嫡出,但王皇后养着,呼王皇后为母。李治先生一看,立就立吧,无嫡立长,这也符合原则。李治先生此时心思都在媚娘和萧淑妃身上,至于王皇后鼓捣什么,他才不往心里去呢。

李忠被立为太子后,情况依然没有得到改变,王皇后照样独守空房,萧淑妃夜夜承欢,几乎霸占了李治先生的床底私宠。

王皇后情急之下,又想出一条计策。她知道李治先生经常到感业寺去,为的是私会落发为尼的武媚娘,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宫中尽人皆知。王皇后知道媚娘在李治先生心目中的地位,就横生妙计,要把媚娘弄进宫来,联手制衡萧淑妃。

一天,王皇后出人意料的驾临感业寺,主持迎出来的时候,心里突突直跳,担心皇后是兴师问罪来的。这感业寺,原本该是清静之地,却成了皇上私藏情妇的地方。

主持手足无措,早把无量佛念了千声,垂手立着,等着王皇后发问。王皇后一看那样的窘态,失声笑了,就问,你这挨千刀的老货,这时候知道害怕了,当初干吗去了,快去,把那个武媚娘给我叫来!

主持听了额头冒出了汗,吞吞吐吐的说,那武媚娘,她,今天……

 

 

王皇后听她胡誛,厉声喝断,还不快去!迟了要你老命!主持哪还敢耽搁,风一阵似的去了。

没过多长时间,媚娘款款而到,可见李治先生恩宠无度,媚娘脸上红扑扑的,精神焕发,虽尽量掩饰,但在场的人都看得出来。

王皇后围着媚娘绕了一圈,不无醋意的说,你就是武媚娘?媚娘不知何事,只盯着眼前这个女人,一言不发。主持忙过来说,媚娘,这就是当今的皇后娘娘,还不赶紧的行礼!媚娘多会来事,忙倒身下拜,甜言蜜语的奉承了一番。

王皇后听得心里舒服,心中暗想,要是这样的可人儿进了宫,何愁萧淑妃那狐狸猸子不望风溃败呢,我接引她入宫,她自然极念我的恩情,诸事也都可听我的。打定了如意算盘,走过去将跪在地上的媚娘搀起来,又不住地打量。

好一阵子才说,媚娘,论理来说,皇上如此疼你,我就该早把你接进宫去,可叹我也不贤明,这事那事的就耽误了,今天才又想起来,万不能再耽误了,一大早的顾不得别的就到这感业寺来,告诉妹妹一声,从今往后将头发蓄起来,齐全了姐姐再来接你。

媚娘一听,天降良机,欢喜得再次跪倒,说了一大堆花言巧语,王皇后本意是想利用媚娘牵制萧淑妃,见她如此感恩戴德,觉得计划成功了一大半,因此心里也春风得意。

过了一段时间,王皇后就跟李治先生说,皇上,臣妾看你近来政事繁忙,顾不上休息,心里着实心疼,不如将媚娘接进宫来,一来遂了她的愿,二来也可替皇上分忧解困,免得总往感业寺跑,传出去不好听。

李治先生纳闷,皇后何时这等贤惠,惊讶之余,正中下怀,喃喃地说,接进来好啊!接进来好啊!不住地赞颂皇后是个有心人。皇后嘴上说应该的,心里却暗恨,这回就让萧淑妃那骚女人好看!

媚娘自从皇后走后,天天盼,日日盼,夜夜盼,这头发剪掉容易,蓄起来难,好不容易三四个月过去了,头发也出落得齐全了,又焦心的等待王皇后的消息。

 

 

这种等待好似焦渴的禾苗久盼甘霖一样,望眼欲穿。左等右等,这一天终于等到了,王皇后遵守承诺,派人来交待了主持几句话,就匆匆将媚娘接进宫去了。

进宫之后,媚娘仅以宫女的身份伺候在王皇后身边,日日兢兢业业的,不敢多说话,见了李治先生也规规矩矩的,不像感业寺那样亲昵欢乐,不过,媚娘沉得住气,总算脱离了那死气沉沉的尼姑庵,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没多久,媚娘就发现,王皇后虽得不到皇上的宠爱,但背景不容小觑,柳奭、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些元老级的人物都是她这头的,要想在宫中立稳脚跟,离不开王皇后的扶持,因此尽心尽力,把王皇后侍候得舒舒服服的,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

王皇后觉得媚娘没有异志,对自己也忠心耿耿,就跟李治先生夸奖媚娘,说她是难得的一个体贴入微的人,当宫女真是白搭了,不如纳为小老婆吧。李治先生正求之不得呢,顺水推舟,就进封媚娘为昭仪,别置寝宫。

可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为了赶走前门的狼,不惜迎来后门的虎,狼是赶跑了,老虎却盘踞着不走,比狼还令人头疼。

媚娘封为昭仪后,李治先生萧淑妃那里不去了,王皇后那里也不去了,因为心爱的人儿不再是那里的宫女了,成天的只往媚娘的寝宫里跑。媚娘有了自己的地盘,再也不受皇后的辖制,没有几天功夫,就取代萧淑妃的地位,成了皇帝专宠的对象。

王皇后大吃了一惊,终于后悔自己的开门揖盗的行为。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媚娘再想赶走是万不能的,对付起来也远比萧淑妃难得多。王皇后心里一沉,大骂媚娘忘恩负义,同时想起了萧淑妃,顿生同病相怜之情。

不行,绝不能让武媚娘得遂心愿!王皇后嗓子里咕哝出一句。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王皇后不过是路边的燕雀,媚娘却是攀山越水的鲲鹏,燕雀焉知鲲鹏之志哉!媚娘之志,绝不在跟王皇后和萧淑妃夺床争宠,那只是方法路径,眼光盯紧的却是皇后宝座。

王皇后觉察到自己的愚蠢之后,决定跟萧淑妃捐弃前嫌,结盟共同对付武昭仪。萧淑妃因为失宠也对媚娘深为怨恨,两相都是失意人,结盟的想法不谋而合。

可是,她们已走上穷途末路,没有多少日子好混了。媚娘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开始展开手段,施展手腕,一步步逼王皇后就范。

王皇后因性格率直,身边没有知心的人,说话做事又不讲究方式,得罪了不少下人,媚娘就将这些下人笼络过来,为自己效命,监视皇后的一举一动。皇后若是发牢骚,言语中对李治先生有所冒犯,很快就传到李治先生耳中,因此越发的冷落她了。

永徽四年,媚娘为李治先生养下一女,在此之前已生过一男,就是代王李弘,不过李治先生仍爱若珍宝,对媚娘更加宠爱。

王皇后作为后宫统领,尽管与媚娘争宠争得白热化,也要顾及李治先生的感受,经常过来看视。她又没有生过小孩,见了孩子,油然而生一种亲近的情愫,这也是人之常情。

过了年,虽然已聆听到春天的脚步,可万物仍笼罩在一片肃杀当中,宫殿上披着雪,天空灰色暗淡,鬼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

很快就到了元宵佳节,长安城中到处张灯结彩,皇宫自然是五彩缤纷,大红灯笼高挑,每个角落都喜气洋洋的,好一派节日气氛。

御花园举行灯会,后宫的嫔妃、宫娥、太监都跑去赏灯了,媚娘因小孩在怀,不方便出去,呆在寝宫里,逗弄孩子玩耍。窗外灯火通明,炮仗的光焰红透了窗棂纸,照得屋里亮堂堂的,小孩子恐惧了,哇哇哭个不停。

 

 

正哭着呢,有人报说,王皇后到了。媚娘一愣,这个时候她来做什么?不敢怠慢,起身将孩子交给奶娘,就迎出去了。皇后就带了两个跟班的,浑身上下一股冷气,显然刚从御花园来的。

媚娘刚要行礼,王皇后就说,免了吧,怪冷的,要那些繁文缛节做什么,妹妹刚出了月子,千万注意身体,别让皇上担心,也就是体谅我了。

媚娘忙往里边让,王皇后径直来到小孩那里,见小孩脸蛋红扑扑的,呼吸有些急促,表情也不同往常,也没往心里去,毕竟不是亲生,心想不过是天寒所致,抱起来不住的逗弄,欢喜得不得了。

要是后宫和睦,这一幕也不失温馨融洽,怎奈互相视若仇雠,脸上的笑容总显得干瘪,逢场作戏罢了。世上有多少凶险的事,都是从逢场作戏中而来。

王皇后抱了一阵子,那小孩老是蹬踹不已,渐渐吃不消了,就放到奶娘的怀里。奶娘想孩子必是饿了,将其放在床上,出去净手准备给孩子喂奶。小孩子不知什么原因,呼吸越发急促,憋得脸通红,四肢挣扎,看得出难受至极。

那边媚娘正和王皇后闲谈乱扯,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王皇后才起身要走,媚娘赶忙披了冬衣,将王皇后送出宫门。

等回来,却发现大事不好。那小孩子脸色青紫,竟暴卒于床上。媚娘惊叫了一声,感到天旋地转,登时昏死过去。宫女们也吓傻了,一边抢救媚娘,一边派人去御花园叫李治先生过来。

媚娘一时背过气去了,很快就苏醒过来,哇的一声恸哭失声。不过,她确是个有手腕有策略的人,幼女新丧,痛彻心肺,但不能只念着那无福的小家伙,人还要往前看,目前最重要的是扳倒王皇后,这件事正好用来做文章。

读者上帝作见证,那孩子确实因病暴卒的,呼吸急促,四肢乱踹,都是先兆,既非王皇后陷害,也绝非武则天亲手将其扼杀,那都是载于野史,后人不同立场者杜撰的,不过,媚娘却要拿来做文章,这位女士的心机,确实让人生畏。

 

 

时间不大,李治先生气喘吁吁的跑来,还没进门呢,就问怎么回事。宫女们不敢说,唬得站在一旁,哭天抹泪。李治先生震怒了,大骂道,一群没用的东西,到底怎么回事还不从实讲来!

忸怩了一阵,宫女们才异口同声地说,刚才皇后来过,走了以后,小公主就不行了。说完又都呜呜哭起来。显然事先已受了媚娘的教导。

这时,媚娘一头扑到李治先生怀里,大放悲声,哭得死去活来,断断续续地说,以前妾与皇后争宠,不过是女人天性,争风吃醋而已,没想到皇后竟然妒嫉我为皇上生育女儿,几次三番的来害,苦没有机会,没想到这次竟将我们的爱女扼杀了,我还有什么活路……

李治先生也流泪下来,心疼女儿,也心疼媚娘,好一阵抚慰,然后大怒道,好个胆大的王氏,以前与萧淑妃一同构陷昭仪,现在又干出这等事来,气煞我也!因此就起下废后的心思。

读者上帝要问,皇上乃九五之尊,想废谁废谁,想立谁立谁,何故起下心思却不当机立断的把王皇后废了呢。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皇后不仅是皇帝的老婆,还是国家机构,母仪天下,岂是擅自废立的,况且李治先生新登大宝,处处离不开贞观元老的辅弼,王皇后与这些人关联甚深,不是随便就动得了的。

不过,事情也在慢慢的起变化。王皇后虽蒙受不白之冤,但无从申辩,皇上心思都在媚娘身上,哪有工夫听她辩解,因此越发失宠,连带的他的舅舅柳奭担惊害怕,上了一道奏折乞骸骨,李治先生未做挽留,随他去了。

可怜的王皇后看不清风向标已变了,事情的性质已从女人争宠转变到政治斗争上来,媚娘不止一次的鼓励李治先生培植自己的势力,摆脱贞观元老的控制,一下子道出了李治先生的心声,将媚娘呼为知己,无话不谈。

王皇后仍不甘心,再次蠢蠢欲动。她将母亲魏国夫人柳氏请进宫来,商量对策。柳氏懂得什么,半截子入土的人了,只会出馊主意。她建议女儿使用“厌胜”之术,就是将媚娘的生辰八字刻在草人上,用针刺其心,据说能感应到媚娘身上,心智昏迷,发狂而死。

 

 

自古宫廷斗争,没有不栽在这上面的。汉武帝何等英雄,晚年也因巫蛊之祸,错杀太子,牵连无数。这对油脂蒙了心的母女不以史为鉴,竟搞起这样不知死活的阴谋,很快就被媚娘安插的线人发觉了。

媚娘向李治先生打了小报告,李治先生听后,十分震怒,将柳氏赶出宫去,再不许进宫门半步。此事之后,李治先生决心废掉王皇后,立媚娘为皇后。

废后有两层含义,一是将媚娘得宠的事实,以国家机构的方式巩固下来;二是要向左右朝局的贞观元老发起挑战,让他们知道贞观时代已经结束,李治时代已经来临,要是看不清形势,顽固死保既得利益,结果只有一个,死!

其实,真正要来临的是武媚娘时代,因为李治先生所做出的种种决策,都明显的带有武媚娘的色彩。媚娘要想如愿以偿的当上皇后,就必须同贞观元老作决裂,因为他们支持的是王皇后,而不是自己。

媚娘的策略是,鼓励李治先生同旧势力——贞观元老划清界限,建立听命于自己的政治集团,取而代之。这一过程,凸现了媚娘作为女政治家的特质,为其以后经营自己的帝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废后·朝会·血谏

李治先生清楚废后势在必行,不废后,就不能跟贞观元老的势力决裂,就不能建立自己的权威,自己这个皇帝当起来也了无意趣,自己心爱的人儿媚娘也不能如愿当上皇后,最终归结为一句话,必须将废后进行到底!

自古皇权与相权斗争异常激烈,这次恐怕也不能例外。贞观元老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势必死保贞观遗产和既得利益,誓死也不肯退步;李治先生和武媚娘也必将全力以赴,建立新的权威,开启自己的时代。

为了让读者上帝明了永徽年间的时局,先将朝中诸势力的情况略作说明。

首先,实力最强大也最雄厚的一派,即所谓的贞观元老派,包括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来济、于志宁等,这些人大多是贞观大帝钦点的顾命大臣。

该派系首领长孙无忌,位列三公,位高权重,还是李治先生的亲舅舅,称得上权倾朝野,无人能制。他与其他贞观元老,经过多年的经营,已形成利益交织、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政治集团,实难撼动,而且做事专制,引起上至皇帝,下至百官的不满。

最明显的事实是,长孙无忌通过高阳公主与其老公房遗爱谋反一案,罗织罪名,排除异己,将宗室吴王李恪、荆王李元景一网打尽,引起李治先生的极度不满和高度警觉。

媚娘也适时地提出,长孙无忌羽翼坚固,若不铲除,这傀儡皇帝的滋味很不好受,李治先生深以为然。

其次,受到长孙集团排挤的,虽也是贞观元老,但却多年处于边缘状态,无人问津,代表人物就是李勣。

李勣本姓徐,就是《隋唐演义》里面大名鼎鼎的徐懋公,起身草莽,后来追随李世民先生建功立业,最后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就是因为他的出身,与长孙无忌有天壤之别,因此遭到猜疑、排斥,受到不公平待遇。

 

 

媚娘明晰此种情况,提醒李治先生,李勣是个大有用处之人,李治先生会意,把李勣封为司空,位在三公之列,与长孙无忌平起平坐。此举意图明显,就是重新起用李勣,牵制专横跋扈的长孙无忌。

再次,就是媚娘私下经营的一派势力,该派系效命于李治先生和媚娘,属于激进派、新生力量,主张树立新皇帝(区别于贞观大帝)的权威和拥立媚娘为皇后。其得力干将有两名,许敬宗和李义府。

许敬宗这个人地方色彩比较浓厚,官拜郑州刺史,因不满长孙集团擅权当政,上表请求辞职。李治先生拿不定主意,就询问媚娘。媚娘此时正竭力的营建自己的势力,正好把许敬宗拉入自己的阵营,就让李治先生把许敬宗召回长安,左右侍奉。

许敬宗回长安后,媚娘秘密召见了他,说明皇上起用许敬宗乃是她的主意。许敬宗感恩戴德,知道媚娘想要夺取皇后之位并立她的长子李弘为太子的意图后,表示支持,建议媚娘不要急躁,目前紧要的还是网罗人才、获取人心,然后方可伺机而动。

李义府,绰号“李猫”,历史上小有名气,为人表面上逢人就笑,背地里狭隘猜忌,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笔杆子厉害,天生作御用文人的材料。因受到长孙集团的排挤,久久不得志,经许敬宗外甥王德俭的引荐,成了媚娘私人势力的一员。

永徽年间的时局差不多就是这个情况,或早或晚,或前或后,取其大概。如果再谈谈趋势,就是长孙集团飞扬跋扈,虽出了不少名臣,但失道寡助,站到了历史趋势的对立面,而另外两个派系实力弱小,不堪于长孙集团比肩,然而顺应了历史潮流,只待轰轰烈烈的一战,结局立判。

彻底摊牌之前,李治先生和媚娘做了两个部署,一个是让许敬宗充任礼部尚书,此举先声夺人,使许敬宗在废后改立一事上享有充分的发言权;二是将李义府提升为中书侍郎,正式进入中枢。在此之前,李义府上表,建议废掉王皇后,改立武昭仪,以顺应民意。

永徽六年九月初一,李治先生在媚娘的授意下,决定向长孙集团宣战。

这日上罢早朝,李治先生叫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褚遂良四人留下,另有要事相商。

 

 

长孙无忌等为官多年,政治经验丰富,猜中必是因为废后改立的事情,皇帝要有动作了。褚遂良说,如果所议的是废立之事,我自然要当这急先锋,一旦发生争执,切不可使皇上背负恼怒娘舅、责骂功臣的恶名。

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商量妥了,才与于志宁一起进内殿,里边李治先生和司空李勣已等候多时。

人到齐了,没有多少寒暄,李治先生直截了当的说,天下最大的罪过,莫过于绝嗣,今皇后无嗣,武昭仪有子,我想改立武昭仪为皇后,公等有什么意见吗?

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对视一下,果然是废立之事,褚遂良略点了点头,正颜厉色地说,皇上,皇后出身名门,贞观年间就嫁入东宫,无愧妇德,曾记得先帝病重的时候,拉着你跟皇后的手对老臣说,我的好儿子、好媳妇今天就托付给你了,皇上也曾在场,言犹在耳,难道皇上忘怀了吗?况且当今的皇后并无过错,恐怕废不得,绝不能违背先帝的意愿!

褚遂良出手果然老辣,初次交锋就抬出先帝做挡箭牌,一要提高自己反驳皇上的底气,你看我,堂堂正正,按先帝的意思办事,问心无愧;二要打击李治先生的傲气,别看你是皇帝,离不开我们这些顾命老臣,我们是先帝指定辅佐你的,你不能违背先帝之道。

长孙无忌没有表态,但沉默即是最好的表态,意思就是褚遂良的意思也是我的意思,我也是反对废掉王皇后的。

李治先生无话可说,初次交锋就败下阵来,当即觉得人世间寡然无趣,受挫感十分强烈,没再坚持就让这些元老都退下了。回到大内,媚娘一看老公霜打的茄子一样,就知道废立的事不顺利,好生劝慰,极尽温存,又说要再接再厉,不可轻言失败。

九月初二,李治先生又通知四人朝会,事先在内殿宝座的后面挂了一副帘幕,媚娘躲在帘幕后面偷听他们谈些什么,态度如何。结果只有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到了,司空李勣告病缺席。

聪明的读者上帝明白,这就是躲了,他们三个串通好了,反对皇上,李勣不是他们一路的,也看不惯他们的跋扈行为,朝会也不会有结果,不如躲了。没想这一躲,竟错过了一场好戏。

 

 

朝会上,李治先生先开的口,还是昨天的老问题,问这些元老对废后的态度。于志宁首鼠两端,一会看看皇上,一会看看长孙无忌,一言不发。长孙无忌呢,早就商量好了,不到关键时候绝不能轻易表态。只剩下褚遂良出马了,老头也豁出去了。

他反驳说,皇上要别立皇后不是不可以,但要从天下的名门望族中挑选,武昭仪曾侍奉先帝,尽人皆知,皇上岂能掩人耳目?要立武昭仪为皇后,岂不遭后世讥笑?皇上若执意如此,上有愧先帝,下自招恶名,国家败乱就不远了,今天老臣冒死直谏,罪当万死,倘能不辜负先帝重托,烹了我也心甘情愿!

褚遂良知道媚娘不是善茬,要是立为皇后,恐怕他们这些贞观元老都没好日子过,因此言辞火爆,慷慨激昂。正碰到李治先生和媚娘最忌讳的那根神经。

李治先生听褚遂良揭了老底,非常尴尬,脸上火烧一样。

褚遂良看皇上不为所动,步步紧逼,把笏板扔到阶前,不无失望的说,还陛下此笏,乞放归田里!意思就是,既然你不听我的,这官我也不当了,放归田里吧。不但言语充满威胁意味,还解下头巾,磕头不止,不一会儿,头就磕破了,鲜血直淌。

这下子李治先生也生气了,威胁起皇上来了,来人啊,拉出去!

帘幕后的媚娘早就怒气难遏,一看此种情景,再也忍受不住,刷拉一声把帘子拨开,指着正往外拖的褚遂良,厉声说,何不扑杀此獠!气愤至极。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长孙无忌再也坐不住了,向着李治先生说,褚遂良是先帝顾命的大臣,有罪不可加刑!朝会又不欢而散。

事后,未能参加朝会的侍中韩瑗两次上书,反对改立媚娘为皇后,也是苦口婆心,眼泪鼻涕都派上了用场,可惜,没有什么效果,这次李治先生吃了秤砣,铁了心了,非要立媚娘为皇后不可。
 

成为皇后及其以后 

贞观元老如此强力抵制,真让李治先生和媚娘大伤脑筋,尤其李治先生胆气不壮,手段不高,有时候真想放弃,怎奈媚娘志在必得,他也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实在无计可施了,媚娘决定向不肯出头的司空李勣问计,她知道李勣长期遭受长孙无忌等人的排挤,心中怨气不小,只要皇上出马,当面相求,李勣一定不会袖手旁观。

于是,李治先生密诏李勣入朝。面对这位开国元勋,李治先生没有隐瞒什么,而是袒露心迹,实话实说,废后改立之事,褚遂良坚决反对,他是顾命大臣,如此顽固抵制,难道我就非得妥协不可吗?

李勣心里明镜似的,长孙集团专横跋扈,妨害了新皇帝的权威,大概不会善终,武昭仪将皇上套得牢牢的,不达目的绝不会罢手,想起来,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也着实可恨,真应了那句话,不是不报,时刻未到,因此轻描淡写的说了句,废立之事乃是皇上家事,何必看外人脸色行事?

李治先生闻听此言,醍醐灌顶,心结一下子就解开了。是啊,这是我的家事,我想怎么解决就怎么解决,多余征询那些老臣的意见;媚娘知道后,心里也有了谱,胜败在此一举了,这回要让长孙集团一败涂地。

许敬宗这时也开始发力,他不止一次到长孙府上劝说长孙无忌同意皇上改立一事。长孙无忌哪里听得进去,瞧不起许敬宗,将他骂了个狗血喷头。许敬宗也不好惹,就在朝堂上说,田舍翁有钱了还要换掉老旧妇,娶新媳妇呢,何况当今天子,富有四海,改立一个皇后,有什么不可以?

不可小瞧舆论攻势,作用至关重要。这个节骨眼上,许敬宗的这番话,作用很大。一是,一句话点醒那些看不清趋势的朝臣,让他们在废立一事上,选择好立场,免得将来后悔药都没处买去;二是,李治先生发现改立皇后这件事,并不是孤立无援的,长孙集团也绝非铁桶一块,自信心大大增加了。

许敬宗的话很快就见效了。渐渐的李治先生身边聚拢了一批人,这些人出身寒微,大都受过长孙集团的打压,成了支持拥立媚娘为皇后的铁杆力量。

这下有底了,李治先生再也不用前怕狼后怕虎的,寻了个机会,将褚遂良远远地贬到潭州做都督去了,不久,又贬到化外之地的越南,最终老死异乡。你不是反对吗,我把你流放赶走,看你怎么阻止。

 

 

褚遂良的遭贬,给长孙集团敲响了警钟,也宣告了这样一个事实:李治先生和媚娘胜出了;长孙集团元气大伤,一时难以恢复。

永徽六年十月十二,李治先生下诏,废除王氏的皇后之位,流配岭南。十九日,再次下诏,册封武媚娘为皇后,大赦天下。这一天,距媚娘出感业寺仅仅四年有余。

十一月初一,举行迎娶和册封大典。李治先生委派李勣和于志宁为正副使,持节到武府中迎娶媚娘,并举行册封仪式。媚娘笑容灿烂,仪态大方,凤冠霞帔,接受了皇后的印玺和敕封的册书,礼毕,随着皇家的迎亲队伍,浩浩荡荡的奔皇宫而来。

热闹过后,媚娘端端正正的坐在皇后的宫中,脸上流露出胜利者的喜悦。人生最快意的事情莫过于得偿所愿,此时此刻的媚娘最有体会。

她脸上的笑容,灿若桃花,而皇后座下的累累白骨,却让人触目惊心。然而这不是个结尾,只是个开头。鲜血还要继续流淌,阴谋还将继往开来,血红的历史告诉后人,女人时代开启了,一个女人的野心开始膨胀、发芽、结果,这一幕将是天崩地裂、惊心动魄的,所谓的大男子的眼,也会被刺得生疼,心里五味翻滚,不知道是妒嫉,还是鄙夷,总难说出。

爱情是一杯毒酒,让人心有余悸,却不顾生死。有人质疑,媚娘是不懂得爱的,在她眼里只有权力、阴谋,是个不折不扣的野心家、阴谋家。不敢苟同,最起码对历史人物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评价。

媚娘是懂得爱的。长期生活在阴暗的宫廷世界,性格难免会渐染诡诈、善用阴谋,那也是环境使然,如果以此作为她不懂得爱的依据,则大大唐突了。她一直到成为皇后之前,对李治先生的爱是深沉而又热烈的。他们两个性格不同,李治先生生性懦弱,遇事不果断,而媚娘呢,富有心计,做事果敢,手段强,手腕硬,处处都可作李治先生的弥补,李治先生一开始对媚娘的性格是欣赏,后来是钦佩,再后来就是依赖了,这是一个渐次递进的过程,感情也随之升华。

媚娘比李治先生大几岁,性格早熟,很小就入宫,但没得到过宠爱,心底里对爱的需求非常强烈。当李治先生出现时,她枯死的心灵终于再次冒出汩汩清泉,那种感觉一定会令她铭刻终生,什么时候都忘不了,心里突突直跳,见面了左右不得劲,不见面了又想的紧,有一天终于抵抗不住诱惑了,激情像火山一样喷涌,造就了一段不伦之恋。

感业寺内,多少个日夜,李治先生和媚娘相拥度过,其中多少缠绵悱恻,山盟海誓,伴着山寺钟磬之鸣,久久不歇。是什么促使李治先生不顾天下非议,一次又一次的到感业寺私会媚娘,打着这样那样的旗号?答案只能是爱情,爱情的力量。倍受绝望折磨的媚娘,总能在最无助的时候,迎来希望的曙光。

 

 

出了感业寺,进了皇宫,媚娘感到李治先生受制于贞观元老,没有作为皇帝的威严,为此,她计谋频出,步步捍卫李治先生的尊严。

不要以为废后一事,乃是媚娘在弄权使诈,非也,废后是他们两个同心合力的杰作,你为了我,我也为了你,把命运拴到一股绳上,生死与共,荣辱与共。

倘若爱情解释不了这一切,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合适的说法。人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特性,不能一概而论。女皇帝武则天与那个武二囡、武媚娘、武昭仪是不同的,她们是同一个人,却是不同的爱情载体。

媚娘成为皇后以后,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舔尝到权力美味的武皇后,野心如脱缰的野马日益狂热,渐渐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李治先生则由于身体原因,不能视朝,诸事都委托皇后处理,为什么呢,说到底还是信任,彻头彻尾的信任。

从李治先生患病,到他死,再到媚娘称帝,他们之间的爱情又经历了由生到死、由多到少、由有到无、由存到灭的过渡,情况也变得复杂异常,不能单从爱情一面考量了。总之,武媚娘和武皇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这里要说的是与武媚娘息息相关的爱情往事,而不是在讲与武皇后,甚至大周女皇相关的种种权谋和诡诈,读者上帝不要误会。

笔者的意思是,故事到媚娘成为皇后的那天,就该停止了。至于她以后怎么夺权、怎么谋害亲生、怎么革唐建周,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爱情是杯毒酒,没喝过的想喝,喝过的还想再喝,这就是毒酒的魅力。饮过毒酒,才知道真的自己,真的爱人,才懂得无论出了什么事,都要一起面对,就是火堆,也要义无反顾地去闯,同生共死。谁叫同饮了那杯毒酒呢?

中毒太深,无法自拔。

上一页 -下一页

关键词:一代女皇,武则天,简介,尼姑庵,尼姑,武媚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