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陀螺网
导航

首页 > 历史 > 详细内容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只有王翦得到善终?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www.tl6.net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只有王翦得到善终?他最聪明!

 

 

 

 

战国后期连连征战,各国互相攻打,弱肉强食。

一旦战争失败,战败国轻则割地赔款,重则亡国灭种,连国王都会沦为奴隶。

所以,战国的名将是极为重要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国王。

可惜名将如此重要,未必是什么好事。

这些名气很大的将军,往往会引起国王忌惮,不容易有好下场。

我们看看四大名将,都是什么结局?

 

 

 

首先看看赵国李牧。

李牧是赵国的战神,也是战国时期的战神,他的军事能力极其惊人。

在秦国、魏国、韩国围攻下,赵国很长一段时间,只依靠李牧在苦苦支撑。

李牧重创过匈奴,击溃过秦军,威震各国。

秦国再一次派遣王翦、李信大军入侵赵国的时候,首先就用了反间计,试图除掉李牧。

王翦甚至认为,只要李牧不死,赵国就拿不下来。

结果,李牧果然被昏庸的赵王所杀。

 

 

秦国的手段很简单,用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韩仓,诬告李牧谋反。赵王是个无能之辈,很快听信了韩仓的话,命令李牧自杀。

李牧是个军人,虽被冤枉却仍然执行了国王的命令,从容自杀。

年轻时候,李牧受过战伤,胳膊不能伸直。

他用口衔着宝剑的尖端,对着柱子撞击,自杀身亡。

李牧自杀后仅仅3个月,公元前228年,秦国名将王翦大败赵军,攻陷赵国国都邯郸,俘虏赵王。

 

 

 

 

再看秦国的白起。

白起是个极为凶残的家伙。

长平之战,白起获得了辉煌的胜利,却残忍坑杀了几十万赵国投降士兵。

此战之后,功劳过大和凶残狠毒的白起,引起了秦王的忌惮。

战后白起得了病,秦昭王顺水推舟的夺取他的兵权,安排其他将领去攻打赵国,试图速战速决,歼灭赵国。

白起军事能力极强,公开反对秦王的决定。他却认为,赵国人口有几百万,此刻还能凑齐几十万军队抵抗。

几十万赵军刚刚被坑杀,此刻赵国军队都知道投降是死,必定拼死作战。

加上长平之战,导致几乎每个赵国家庭都有男人遇难,民众对秦国有血海深仇,不不惜代价报仇。

这种情况下,秦军很难胜利。

况且,赵国遭受重创后,包括楚国在内的各国深感恐惧,都把秦国当时最大的敌人。

如果秦军继续攻打赵国,其他几国一定会出兵援赵,秦军腹背受敌,非常不利。

白起建议,赵国此战被坑杀几十万人,元气大伤,10年内无法恢复,不足为患。

 

 

秦国应该趁机削弱其他几个国家实力,最后再一次性打垮赵国,不能急于求成。

秦昭王根本不听,依然派兵攻打赵国八九个月之久,结果损兵折将,又被魏国数十万大军差点抄了后路。

知道秦军的困境后,白起忍不住说“秦王不听我的意见,现在怎么样了?”

秦昭王本来就非常嫉恨白起,此刻勃然大怒。

他将白起贬职为普通士兵,又将他流放,继续率领大军和赵军、魏军作战。

白起认为不能再打,虽明知道不该开口,仍然多次冒险建议立即撤军。

秦昭王不听,几个月后秦军彻底战败,差点全军崩溃。

恼羞成怒的秦昭王认为,白起一定会笑话他,就派人命令他自杀。

无奈之下,白起只能自尽“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投降的士兵有几十万人,我用欺诈之术把他们全都活埋了,这足够死罪了。”

 

 

 

 

 

第三廉颇。

廉颇下场还是比较好的。

长平之战初期,廉颇用固守的方式抵御了秦军,换了赵括以后赵军才惨败。

廉颇能力突出,是赵国重要将领,随后连续击败燕国和魏国,稳住了刚刚大败的局势。

即便如此,廉颇本来恐怕同李牧一样,不会有好下场。

好在,他的运气不错。

新任赵王上台后,认为廉颇的名气和势力太大,将他的军权取消。

廉颇已经年迈,借机退休,回乡养老。

 

 

期间,赵王曾经派使者试探廉颇是否还能带兵,是不是还要警惕他!

廉颇没有太多政治头脑,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他当着使者面吃下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跨马到处奔跑,以表示自己还能带兵打仗。

如果使者如实汇报,廉颇恐怕也难逃一死。

好在,使者被赵王宠臣郭开收买,而郭开同廉颇有旧仇。

于是,使者告诉赵王“廉颇已经非常老迈,不能出战”,赵王就没有再对付他。

廉颇善终于故乡,对于战将来说是很好的结局了。

 

 

 

 

第四,王翦。

王翦是个优秀的军人,更是个出色政治家,比另外三个人都强。

廉颇的善终,完全是误打误撞的好运。

如果赵王使者没有被收买,廉颇的结局很难预料。

而王翦完全依靠自己的政治智慧,保证了有了很好的结局。

其实,秦王本来颇为厌恶王翦,认为他居功自傲,不好控制。

攻打楚国时,王翦认为至少要60万人,大将李信认为只要20万。

秦王认为王翦胆小,决定借机杀杀他的气焰。于是,秦王让李信带领20万精兵人出战,结果差点被楚军杀得全军覆没。

聪明的王翦知道秦王犯了错,却没有像白起一样口无遮掩的乱说。

他只是装作有病回乡休养,从不评论任何军事和国事。

直到秦王主动要求王翦回来指挥,他才没有顺水推舟的答应,却坚持带领60万大军。

 

 

有意思的是,率领60万大军出征时,王翦不断向秦王要求封赏田地、仆人和子孙的官职。

部下觉得这是在借机敲竹杠,一定会触怒秦王,纷纷出言阻止。

王翦却说:你们哪里懂。秦国全国的军队,几乎都被我带走了,大王怎么能放心呢?我不断要求赏赐,就是告诉大王,我只是要钱要官,不会反叛。大王这才会放心。

随后,王翦稳扎稳打,很快打垮楚军,彻底消灭楚国。

打垮楚国、立下头功以后,王翦却迅速交出兵权,避免被秦王猜疑。

秦王非常高兴,也一直重用王翦。

王翦每次带兵打仗后,立即交出兵权,从不留恋,最终年老退休,得以善终。

上一页 -下一页

关键词: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得到善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