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陀螺网
导航

首页 > 历史 > 详细内容

蔡文姬是谁?蔡文姬简介一代才女蔡文姬才比天高,命比纸薄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www.tl6.net

蔡文姬与卫仲道先生、左贤王、董祀:

才比天高,命比纸薄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条定律被古代女子奉行了千年,而那些不愿意做花瓶、才华横溢而又个性鲜明的女人以为可以逃脱这条定律,可结果她们往往碰的头破血流。

这些才女她们有着共同的命运,那就是才比天高,命比纸薄,这里的命包括她们的爱情,比如唐朝时的鱼玄机、薛涛,比如本文的女主角蔡文姬。

蔡文姬并不是一个主动追求爱情的女子,她追求爱情的热忱远不及她追求才华,她坦然接受命运给她安排的婚姻与爱情,而当她融入这段感情的时候,命运又往往把她的爱情生生的剥夺。

她实在不是一个多情的女子,但她却有三段不幸的婚姻,经历了三个不同的男人,卫仲道先生、左贤王、董祀先生,他们爱她,她也爱他们,可是每一段婚姻幸福才刚刚开始,一瞬间又幻灭。她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女子,她的爱情不及她才华的十分之一。

 

 

兰花转世的才女

蔡文姬女士出身并不卑微,不仅不卑微,而且令很多女子羡慕,她是东汉大家蔡邕先生的女儿。

也许我们更熟悉蔡文姬女士而不熟悉蔡邕先生,但他却是东汉末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大才子、大名士,东汉少了他,就好比唐朝少了李白,那首千古绝唱《广陵散》就是蔡邕先生的杰作。

但蔡邕先生在民间的口碑却不好,源于一出叫做《琵琶行》的折子戏。

《琵琶行》说的是蔡邕先生中状元后,不认原配夫人赵五娘,而别娶丞相之女的故事。这不由得让人想起评剧《秦香莲》。

评剧《秦香莲》中有一湖北举子名陈世美,高中状元后,隐瞒故园尚有发妻的事实,被招为东床驸马。当他的原配秦香莲带着两个儿女寻找到京师认亲的时候,陈世美害怕事情败露,竟派人欲将秦香莲及其子女杀死。

幸亏所派之人良心发现,秦香莲得以活命,跑到开封府,将负心、狠心的陈世美告下。

后来,铁面无私的包拯主持正义,抵住来自太后和公主的压力,在百般劝说仍不起作用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将负心的陈世美推入了狗头铡,完成了观众心中的一桩期许。

《琵琶行》中,蔡邕先生虽没被推入狗头铡,但也被涂抹得面目全非。可事实上,蔡邕先生不仅没有道德污点,还可作为表率进行讴歌。

就连《秦香莲》中的陈世美,历史上的真实面目也与戏台上迥然相异,可见戏剧善于厚诬古人。

身后是非谁管得,隔村听唱蔡中郎。陆游看不惯这种现象,千年之后犹替蔡邕先生鸣不平。

戏文曲词最拿手的就是嫁接,把张三的事迹安在李四的头上,时间一长,观众视听混淆,认定张三的劣迹的确是李四所为。

这样做太不厚道。

不过还好,历史是一座青山,山前山后免不了烟雾缭绕,山岚翻涌,看山的人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可是从天而降的狂飙会把遮人耳目的烟岚一扫而光,还青山以真实面貌。

蔡邕先生虽是一介文弱书生,可是铮铮傲骨,却为黑暗和压抑的乱世吹来一股清风。

东汉桓、灵之世,“十常侍”作乱,朝廷内部,烟雾障天,外部黄巾大起义,以摧枯拉朽之势撼动着东汉王朝的根基。为了解决宦官作乱的问题,外戚何进在袁绍的建议下,引凉州军阀董卓进京。

 

 

谁知,请神容易送神难,董卓先生一来,将何进先生一脚踢开,一切都自己说了算。这出引狼入室的“妙计”着实比“十常侍”和“黄巾起义”对东汉王朝的打击还要强大百倍。东汉王朝从此一蹶不振,引颈待宰。

董卓先生是个暴徒和武夫,他的残暴统治使得时人恨不能“啖其肉而饮其血”,但他对蔡邕先生却着实礼敬。

董卓先生想让名声誉满京华的蔡邕先生为他粉饰庙堂;蔡邕先生为了能修撰《汉史》,并不对董卓先生的所作所为提出异议。这在“千夫所指,万人痛骂”的董卓先生看来难能可贵,因此让蔡邕先生连升三级,甚至封为侯爵。

蔡邕先生因得到董卓的重视而遭到后人诟病。但人的心理难以捉摸,不能以后人的揣测或臆度来衡量古人的行为。董卓先生真心知遇蔡邕先生也未可知,用蔡邕先生粉饰庙也说得过去,总之在“顺我者生,逆我者死”的威权下,蔡邕先生能够平静地修撰史书。这一点,对蔡邕先生来说,足矣!

蔡文姬女士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世家,有这样一个优秀的父亲。

传说蔡文姬女士出生的时候,她的母亲梦见一位须发飘然的高僧送给她一粒兰花种子,之后就生下了蔡文姬女士,于是蔡文姬女士就被后人称为“兰花转世”。

蔡文姬女士就是乱世中的一朵白玉兰。

蔡文姬女士是个才女,《后汉书》上说她“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三字经》上也说“蔡文姬女士,能辨琴”,但蔡文姬女士最擅长的就是音乐,就是琴。她对琴的驾驭能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连她的父亲都很惊讶。

史书上说,有一次蔡邕先生弹琴的时候弄断了一根琴弦,当时才七岁的蔡文姬女士对父亲说,是第二根琴弦段了。蔡文姬女士并没有看父亲弹奏,只是在另外一个房间里听,对于她能猜中是第二根琴弦断了,父亲很惊讶。

起初以为是蔡文姬女士侥幸猜到的,为了考一考她,父亲又故意弄断了一根琴弦,这回蔡文姬女士说是第四根琴弦断了,又被猜中了。父亲惊异于女儿的音乐天赋,从此悉心调教,蔡文姬女士在父亲的指点下更是如鱼得水,琴艺飞长。

蔡文姬女士的童年和少年是很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好父亲。蔡邕先生并没有因为蔡文姬女士不是男孩而对她漠不关心,也没有像古时候大多数的男人那样,把教养孩子的任务全部推给妻子,蔡邕先生虽然也是个大忙人,但他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教导蔡文姬女士,并陪她娱乐。

蔡邕先生还专门写了一篇短文《女训》来教导女儿,告诉女儿,女子应该好好的打扮自己,打扮要得体,不要浓妆艳抹,也不要不修边幅,更重要的是不仅要美化外表,更要美化自己的心灵。

耳濡目染,蔡文姬女士继承了父亲的优秀品质。无论从遗传的角度来讲,还是从后天教育的角度来看,蔡文姬女士不想成为才女也都困难。

 

 

一嫁卫仲道先生

蔡文姬女士十六岁那年被父亲许配给了卫仲道先生。

对于这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蔡文姬女士并不反感,她只是顺其自然的接受。一是当时她还没有意中人;二是她相信自己的父亲,她与父亲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她相信父亲看上的人她也一定看得上;三是,千百年来,子女的婚姻都是父母作主。

但蔡邕先生是一位很有涵养的父亲,他并不为女儿做主,当卫家来提亲的时候,在征得女儿的同意后才答应卫家。

果然,父亲并没有让蔡文姬女士失望,而与她第一次见面的卫仲道先生更让她心动。

她略施粉脂的脸颊飞起一朵红晕,她低下头来,不敢再去看未来的夫君。

卫仲道先生当年二十岁,生得一表人材,清俊的面庞,眉宇间有一股儒雅的书生气。卫仲道先生也是一个才子,写得一手好文章,书法也很潇洒,同时也精通音律,擅长抚琴。

卫仲道先生还有一个很好的家世,在汉武帝与卫子夫女士的爱情往事中,我们知道卫家就因为卫子夫而鸡犬升天,虽然家道中落,但卫家依然是一大家,尤其是在讲究门第观念的东汉末,卫家的威望是很高的。

所以,无论从门第上,还是从学识、志趣上,蔡文姬女士和卫仲道先生都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结婚后,小俩口日子过得非常美满。你做郎来我做妻,你弹琴来我吹箫,你作画来我题诗,你研磨来我挥毫,你洗衣来我做饭,夫唱妇和,只羡鸳鸯不羡仙。

可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卫仲道先生似乎没有与蔡文姬女士白头偕老的命,也由于他从小就体弱得病,和蔡文姬女士结婚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得肺痨吐血身亡。

死了丈夫,蔡文姬女士也正伤心着呢,这边卫家的人又给她气受,说蔡文姬女士没有给卫家生下孩子,还说她有克夫的相,是她克死卫仲道先生的。

才高气傲的蔡文姬女士哪里受得这等侮辱,她嘴里不说,不和卫家的人顶撞,但是她心里已经做出决定,她要离开卫家,永远的离开卫家。

 

 

蔡邕先生是不同意女儿回娘家的,因为不符合礼法,但生米已经做成熟饭,蔡邕先生也只好接受现实。

虽然离开了卫家,但蔡文姬女士对卫仲道先生的情还在,她常常因为思念他而吃不下饭,为他写了很多悼亡诗,写了烧,烧了又写,还经常弹奏曾经与他一起弹奏的曲子,如今只剩她一人独奏寂寞音,脑海里浮现出他的音容笑貌,不觉间泪已打湿衣襟。

在蔡文姬女士承受丧夫之痛的时候,她没有想到,更大的不幸向她扑来……

公元192年,已经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董卓先生终于要为他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血债血偿。当时的司徒大人王允先生利用美人计,借吕布之手杀死了董卓先生,天下人无不拍手称快。

这时候一幕好戏上演了,所有的人都向董卓先生的尸体扔鸡蛋,但东汉末年的第一才子蔡邕先生却伏在董卓先生的尸体上痛哭起来。《三国演义》里是这样描写的:

正饮宴间,忽人报曰:“董卓暴尸于市,忽有一人伏其尸而大哭。”允怒曰:“董卓伏诛,士民莫不称贺,此何人独敢哭耶!”遂唤武士:“与吾擒来!”须臾擒至。众官见之,无不惊骇,……乃侍中蔡邕先生也。 

蔡邕先生的行为惊世骇俗,所有的人都认为极其荒唐,可是他们不理解,这是一个高贵的灵魂在向他的恩人施以最后的礼节,别人都可以忘记,但是蔡邕先生无法忘记,董卓先生对他的知遇之恩,这与董卓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无关,一个魔鬼也有天使的行为。

王允先生对蔡邕先生的行为震怒不已,说他背天理而行,又因为他是董卓先生的人,于是立即逮捕,打入天牢,日后处决。

蔡邕先生恳请王允先生饶他一命,自愿黥首为刑来完成他未写完的汉史,文武百官都可惜他的才华,纷纷向王允先生求情,但王允先生毫不心软,因为他嫉妒蔡邕先生的才华,最后让蔡邕先生缢死在狱中。

蔡邕先生既死,他的妻子也用三尺百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追随丈夫而去。

先是丧夫,再是丧父,接着丧母,还是十七岁的蔡文姬女士,一个柔弱的女子,她的肩膀怎么能承受如此多的灾难?她欲哭无泪,心如死灰,然而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

董卓先生死后,他的下属李傕、郭汜先生和匈奴串通一气,里应外合,杀死了王允先生,并在长安城烧杀抢劫,无恶不作。

宁为太平犬,不作乱离人。可蔡文姬女士生不逢时,红颜遭遇乱世,免不了要成为乱离人。

 

如狼似虎的匈奴将士看见蔡文姬女士有几分姿色,全然不顾蔡文姬女士的哀求,硬生生的把她劫上了马背。

国家已经破灭,家庭已经消亡,她成了俘虏,这样的遭遇让她绝望。

她想到了死,与其被匈奴糟蹋,还不如一死了之。

她恳求匈奴兵给她一刀,可是她哭哑了嗓子,匈奴兵只顾驱马奔腾。

如此冷血的匈奴人,她即将到达的大漠,是怎样一个魔窟?
 

二嫁左贤王

蔡文姬女士在马背上晕了过去,一觉醒来,她仿佛做了一个好长的梦,一切都变了,自己深爱的丈夫不见踪影,家庭也支离破碎,所有美好的愿望都沦为泡影。蔡文姬女士的泪水不住地滴落,掉在地上,埋葬了曾经的美丽,浇灭了往昔的憧憬。

恐惧。四周都是恐惧。蔡文姬女士用“害怕得不能再害怕”的笔触描写到,“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对于一个女人来讲,“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是一种什么景象?恐惧。

朔漠,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蔡文姬女士做梦都不会来到这个地方。可是现在呈现在眼前的全是朔漠的景象。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与大地相接的云朵,成群的牛羊,造型怪异的毡房,还有彪悍的异族人,和打着“嘟噜”的难听的言语,眼前的一切都令蔡文姬女士感到恐惧。

 

 

好在上天怜悯她,不想让她就这样屈辱的死去,匈奴将士见蔡文姬女士美如天仙,于是把她献给了左贤王。

左贤王已经有了好几个貌美的妻妾,但是当他见到蔡文姬女士的时候,还是睁大了眼睛,他也不是没有见过汉族的美女,她亦不是国色天香,但是他总觉得她的美与那些花瓶式的美女有什么不同,不同在何处他又说不上来。

左贤王的心动了,目光也开始变得温柔起来,匈奴人,一旦他的目光变得温柔,这就预示着他将爱上一个人。

左贤王纳她为妃,举行隆重的婚礼,并赐予她炫目的珠宝、华丽的服饰和千里良驹。

面对这一切,她只能接受。

但是要她马上对左贤王产生感情是不可能的。语言不通,无法交流,生活习俗不同无法沟通,兴趣爱好不同,无法琴瑟相和。

可是,他的爱融化了她。这个世界上只有爱在任何地方都是相通的。

左贤王体格健壮,性情粗犷,但也知道疼人。史书上一说到异族,便是青面獠牙,断发文身,其实作为和汉族同样的一个种族,只是生活方式有所差异,他们也有自己表达感情的方式。任何人都知道爱和被爱,这是人类的天性,与种族没有任何关系。

后来,蔡文姬女士学会了匈奴语言,适应了匈奴的生活习俗,对左贤王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对他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蔡文姬女士跟左贤王相爱了,不久生下了两个可爱的混血儿。

不管蔡文姬女士在匈奴人统治的大地上度过了多少缠绕着噩梦的黑夜,现在都结束了,新的爱情已经诞生,爱能感化和融化一切冰冷的东西,包括陌生、冷漠和恐惧。

可是,思乡的痛苦依然抵挡不住,每当听见外面有客人来的时候,她都欣喜的跑出去,看是不是家乡的人,但每次都是落寞的归来。

左贤王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是他又不能让她回到中原,也没有时间陪她回到中原,于是他教她一种乐器,乐器的名字叫胡笳。左贤王对她说,思乡的时候可以吹这种乐器。

 

 

蔡文姬女士开始的时候用胡笳来聊以解忧,后来渐渐喜欢上了这件乐器。这种乐器发出来的声音忧伤而悲凉,凝重而浑厚,这种声音正符合她的心境,每一次她都吹得泪流满面。

左贤王也是胡笳高手。以前,她和丈夫交流不多,但有了胡笳,他们有了更多的话题。音乐令他们敞开了心扉。

蔡文姬女士过上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她深刻的体味到,上苍赐予你痛苦和绝望的同时,也会将惊喜和另外一种不同的幸福赐予,条件是你要熬过饱受折磨的阶段。蔡文姬女士得到了这种幸福,而且长达十二年之久。

蔡文姬女士最快乐的时候是她与左贤王以及两个孩子一起去围场游猎,那是专门属于他们的围场。围场有很多美丽的湖泊,宛如情人的眼泪,那一个个明净的湖泊美丽得让她沉醉。水平如静的湖面没一丝波纹,也没有一丝杂草,湖水清澈得可以看见湖底自由自在游泳的鱼。偶尔有几只优美的飞鸟飞过。

通常是蔡文姬女士陪着孩子在湖边游玩,而左贤王则跨上骏马去围场捕猎。

齐膝的草木犀丛中突然撺出一只士灰色的野兔,在空中一直等待猎物的苍鹫凶猛的俯冲下来,左贤王的利箭无声无息的飞过去,苍鹫和野兔再快也快不过左贤王的利箭。

丧身在左贤王利箭之下的还有狍子、獐子、旱獭、草原鼠。

每当日落时分,蔡文姬女士站在风里,微笑着看着左贤王策马归来,晚霞映照着左贤王那张古铜色的脸,旷野的风吹起他那白色的长袍,英姿飒然。

然后,蔡文姬女士和左贤王生起一堆篝火,熊熊的篝火燃起袅袅的青烟,他们把猎物放在篝火上烘烤。不多时烤肉的香味弥漫了整个草原。左贤王一边饮着从王庭里带来的虎骨酒,一边无所顾忌的咬着大块大块的兔肉,脸上的笑容比篝火还要灿烂。

两个孩子也在一边享受美餐,还咯咯的笑着。

蓝天白云,绿树丛林,草甸湖泊,美酒佳肴,这一切使蔡文姬女士感到,人生如此,其乐何求?

可是,每当她和左贤王策马奔出围场的时候,内心里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忧伤,像晴空万里的蓝天突然飘来一朵厚重的云朵。她想起,她始终是一个汉人,她阔别多年的故乡在遥远的南方。

蔡文姬女士以为,她的下半生会像王昭君女士一样在辽阔的大草原度过,可是当她与左贤王度过十二个春秋之后,她的命运又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文姬归汉 

每一次变化都带给蔡文姬女士巨大的不幸,这一次也不例外。

这一次变化的操纵者是大名鼎鼎的曹操先生,他阁下认为,他这样做是在帮蔡文姬女士。

曹操先生早年仰慕蔡邕先生的学识,经常出入蔡府,对蔡邕先生执以师礼。曹操统一北方后,打听到老师的女儿蔡文姬女士流落匈奴受苦,于是大发恻隐之心,派使者到匈奴人的辖地,奉上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蔡文姬女士赎回汉朝,生生拆散一对鸳鸯。

曹操为什么要赎回蔡文姬女士?难道是仅仅因为,如史书上所说那样“素与邕善,痛其无嗣”吗?

非也!

曹操先生是中国历史上最工于心计的君王之一,有高超的政治手腕和精明的头脑,从来不打没有把握的仗,从来不做亏本的生意。他拿重金赎回蔡文姬女士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绝不仅仅是曹操先生的个人行为,这是一种政治投机,曹操背后是强大的曹魏政权。曹操先生拿出那么多的金银财宝,不是一点也不心疼的,但是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显示曹操控制下的北方中国是多么的富有,同时也警示匈奴,你早已是我们的手下败将,最好老实点,别打我们的主意,否则要你吃不了兜着走。

其次,个人情感方面的原因,曹操先生对蔡文姬女士有相当的爱慕之情。蔡邕先生在世的时候,曹操做举孝廉的时候,经常出入蔡府,与蔡邕先生有很深的交情。这一来一往免不了要和蔡文姬女士接触,日子长了,发现蔡文姬女士的才华与父亲不相上下,自然心生爱慕,何况蔡文姬女士还是一个美女呢。不过,估计那时候曹操先生也就是单相思而已,因为那时他的身份地位都很低,有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感觉。

最后,惜才。我们知道曹操先生最大的优点就是懂得珍惜人才,笼络人才。蔡文姬女士虽然是女流之辈,但她的才华是那些所谓的名士都无法比的。曹操先生本人也喜欢文学,喜欢作诗,能与蔡文姬女士这样的大才女一起切磋诗文,自然是人生中另外一大乐趣。蔡文姬女士这样的才女百年才出一个,流落匈奴不能为我所用,岂不可惜?另外,曹操先生招回蔡文姬女士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她继承父亲的遗志,让她完成父亲没有完成的修史任务。

有如此多的目的,以曹操先生的强势,蔡文姬女士无论如何都得归汉。

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左贤王和蔡文姬女士当时的心理活动。

从情感上,左贤王是不愿意蔡文姬女士归汉的,当初是他主动选择了她,又爱上了她,她还未他生下了两个儿子,生活了这么多年,纵使匈奴人在情感上没有汉人那么婆妈,但是他依然难以取舍。他舍不得蔡文姬女士,可是他却是一个君王。一个国家和一个女人相比,哪个重要呢?纵使他有多爱蔡文姬女士,他也不敢拿国家的安全开玩笑,他不敢得罪曹操先生,于是只好放弃蔡文姬女士。

 

 

最难抉择的还是蔡文姬女士,她没有情感和理智之分,她的情感在两边,一边是丈夫孩子,一边是故土家园。她两边都想顾及,可是她分身乏术。她还想可以回中原一趟,然后再回到草原,但这样的想法没有人会同意,她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回去,但永远不能再回来,要么不回去,也永远不能回去。

这教蔡文姬女士如何选择?好在左贤王已经替她做好了选择,他告诉她,他已经答应了曹操先生把她送回中原。

说完这话,他转过身去,不再去看她。因为他不想让她看到他悲伤的脸和充满泪水的眼睛。

她无语,她已经感觉到了他的悲伤,她比他更悲伤。

左贤王既然已经决定,她就没得选择。

又是一次生死别离。蔡文姬女士那颗饱经风霜,早已破碎不堪的心灵再次陷入无尽的折磨中。

面对深爱自己的匈奴丈夫和两个天真无邪的孩儿,蔡文姬女士归汉的行程迟迟不能开赴。东汉王朝的使者不断来催,最后蔡文姬女士只能声泪俱下的和自己的亲人道别。

他为她举行盛大的欢送仪式。他赠送她最喜欢的宝马和一把胡笳。

她最后一次拥抱他,最后一次亲吻他。

当时的场面,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潸然泪下。蔡文姬女士柔肠寸断,走一步停一步,一不一回首,怎么也舍不得亲人,泪水扑簌簌滴落,草原吹起悲风。蔡文姬女士难遏自己胸中的悲痛,和着眼泪,吹奏了一曲伤心千古的《胡笳十八拍》。

……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於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她的两个儿子,抱住她,不准她走,娘啊,你为什么要离开我们?为什么要离开爹爹?我们还没有长大,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啊?我们和爹爹不能没有娘啊!

儿子的哭泣让蔡文姬女士心都碎了,她恨不能抱起儿子一起离开或者答应儿子留下来,再也不离开。

脚步在伤感绝望的胡笳声中艰难而行,尽管脚下是平坦无碍的大草原,每迈一步,宛如在脆弱的心灵上割了一刀,当丈夫和儿子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之外的时候,蔡文姬女士的心灵已是伤痕累累,眼泪如海,迟滞了归汉的步伐……
 

三嫁董祀

前面说过,曹操先生接蔡文姬女士回国的官方理由是与蔡邕先生交好,不希望蔡家无后。既然要为蔡家延续香火,自然就要为蔡文姬女士找一个倒插门的丈夫。

曹操先生倒也想亲自来做这件事情,把蔡文姬女士娶过来当小老婆,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样做是不合适的,说不定还会遗臭万年,搞不好前脚娶了蔡文姬女士,左贤王后脚就打过来了。

曹操先生只好死了这份心,把对蔡文姬女士的爱慕转化为另外一种高尚的情感,就是父亲对女儿的情感,也就是说虽然没有举行认蔡文姬女士为女儿的仪式,但他从心底里开始把蔡文姬女士当作自己的女儿。

无论怎么说,曹操先生对蔡文姬女士的特别照顾是有目共睹的。

他开始为这个心底里的女儿找一个合适的上门女婿。

为蔡文姬女士找一个合适的夫婿可不简单,首先蔡文姬女士不是自己真正的女儿,如果是自己的亲生女儿,那好办,一切自己说了算,现在还必须考虑蔡文姬女士的意见。

另外,蔡文姬女士的身份比较复杂,这个上门女婿既不能太差也不能太好,太差配不上蔡文姬女士,也有伤蔡文姬女士的自尊,太好又怕蔡文姬女士自卑,另外人家也未必愿意。

曹操先生为此伤透了脑筋,想了三天四夜,终于拍了一下大腿,有了,就他了!

谁呢?

 

 

陈留郡的田校尉董祀先生是也!

但曹操先生的一番美意,蔡文姬女士也好,董祀先生也好,在心里面都不怎么领情。

蔡文姬女士心力憔悴,已经嫁过两次,再也没有心思嫁三次,她能回到家乡已经很满足了,何况她还没有从思念左贤王和孩子的悲痛中走出来。

董祀先生更是老大不乐意。为什么呢?总的来说董祀先生自视甚高,觉得蔡文姬女士配不上自己。

具体来说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他是名门望族的后裔,董家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在讲究门第观念的东汉末年,人人都希望与大户人家结亲。蔡文姬女士虽然是名门之后,但蔡家已经败落。

他当了个田校尉。田校尉是一个啥样的官呢?田校尉就是屯田都尉,也称典农都尉,负责统领屯田农户耕种庄稼,相当于县令的官职。

他很有才。他的才华虽然比不上蔡文姬女士,但在当地也是屈指可数的,琴棋书画别说样样精通,但顺手拈来是没问题的。

他是一个帅哥。蔡文姬女士的美貌虽然不差,但是十二年大漠风沙的侵袭,已经年龄的衰退,她的容貌不可与往日相比。

他很年轻。蔡文姬女士已经年过三十,算上这次的话已经是第三次嫁人了。而董祀先生才二十出头,风华正茂,还是第一次娶老婆。

蔡家需要延续香火,他们董家也需要延续香火,他生下来的孩子不姓董而姓蔡,他心里憋屈。

所以,董祀先生心里极不平衡。

但既然是政治婚姻,曹操先生作为他的上司,选中他是给他面子,他纵有一百个不情愿,也只能强作欢颜,对曹操先生千叩万谢。

曹操先生太强大,董祀先生太弱小,给脸不要脸,他可以想象会有怎样的后果,他不想自己一生的政治前途毁在这次婚姻上。

所谓有舍有得,要想获得什么必先舍弃什么,关键你要确定你需要什么,什么对你更重要。

为了事业,董祀先生只好暂时委屈一下自己的爱情。

但董祀先生是幸运的,他不但没有失去爱情,还因为蔡文姬女士取得了爱情与事业的双丰收。

都说新婚燕尔,但董祀先生和蔡文姬女士的新婚并不燕尔,结婚庆典上的热闹与婚后的别扭冷清形成鲜明的对比,估计他们连洞房都没入,一切只是形式,一切只是做给曹操先生看看而已。

他的心思不在她身上,他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疯狂的加班加点,彻夜的不归。

 

 

她的心思也没在他身上,她精神恍惚,不知今夕是何年,常常梦见自己的孩子,哭着,喊着,让她快点回去。

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卑,以前都不知道自卑为何物。但她又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女人,董祀先生对她冷落,她并不怪他。对于曹操先生强加给他们的这段婚姻,她感觉她对不起他,她亏欠他太多,他那么年轻有为,本应该有更好的爱情和婚姻的。

如果她不是蔡文姬女士,如果她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子,以她三婚的身份,早就成了一只被扔到大街上都没人捡的破鞋了。

她自卑伤感的在诗中写到:“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然而任何事物没有一成不变的,爱情也是一样。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何况他们都是有一定文化修养的高级知识分子。

首先是蔡文姬女士放弃了才女的身份,而以一个妻子的身份做起了全职太太,一心一意的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而之前她的饮食起居都要别人照顾,无论是做蔡邕先生的女儿还是做左贤王的王妃。

曹操先生想破格安排她的工作,她拒绝了,除非在不影响家庭的情况下,她才偶尔做一些学问。

但曹操先生岂能允许蔡文姬女士的才华这样浪费,他问蔡文姬女士是不是董祀先生对她不好,不准她这样做。

蔡文姬女士连忙摇头,说不关丈夫的事,丈夫对自己很好,她很知足。

经过一段日子的相处,董祀先生和蔡文姬女士的夫妻关系像初春的冰雪开始慢慢的融化,董祀先生对妻子的态度也开始变得温和,也开始愿意和妻子交流。如果说以前董祀先生只是朦胧的听说蔡文姬女士是一个才女,直到现在他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才女,有才但毫不张扬。

董祀先生和蔡文姬女士毕竟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想不交流都困难,就拿音乐来说吧。蔡文姬女士在弹琴的时候,喜欢音乐的董祀先生心里就痒痒的,于是走过去问这问那,话题就来了。有时候他们一起合奏,有时候他教她,有时候她叫他。

董祀先生开始对蔡文姬女士产生好感,但让董祀先生彻底爱上蔡文姬女士却源于一件生死攸关的事情。

董祀先生和蔡文姬女士结婚一年后,也不知道董祀先生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罪,曹操先生要处死他。

蔡文姬女士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她还在房间梳妆打扮,她什么也不顾了,头发也没有整理,鞋子也没有穿,打着赤脚,心急如焚的跑道曹操先生的府邸。

 

 

曹操先生听到下人报告蔡文姬女士来访,心里很是高兴,当时他正在招待社会各界的名流,于是趁机说:“曾经的大才子蔡邕先生的女儿蔡文姬女士就在外面,我引她进来,让你们见识见识她的才华。”

可曹操没有想到,蔡文姬女士此番前来是另有目的。蔡文姬女士一见到曹操先生,就跪了下来,言辞恳切的哀求他,请他饶夫君一命。

当时在场的各界名流无不为蔡文姬女士对丈夫的情意所感动,都为她说好话。

曹操先生其实并没有真想处死董祀先生的意思,他只是听说董祀先生对他安排的这段政治婚姻不满,对蔡文姬女士爱理不理的,他看不过去,想给点颜色给董祀先生瞧瞧罢了。

他不为董祀先生考虑,也要为蔡文姬女士考虑,杀了董祀先生,蔡文姬女士又要守寡,对蔡文姬女士有什么好处呢?他又怎么对得起蔡邕先生呢?

现在见蔡文姬女士如此为董祀先生求情,他不仅吃惊还很感动,很佩服这样一个女子,纵使别人对她不好,她也要对别人好。但曹操先生依然打着哈哈说:“我也想放了董祀先生。但是命令已经发了出去,该如何是好呢?”

蔡文姬女士冷静的说:“你有千万骏马千万勇士,为何舍不得一匹骏马和一名士兵去把命令追回呢?”说完,蔡文姬女士又向曹操先生磕头,情形实在不忍目睹。

结果没有什么悬念,曹操先生答应了蔡文姬女士的恳求,并赞叹她对夫君的忠诚。说话间,曹操先生不经意间看见蔡文姬女士没有穿鞋子,当时已经是初冬,他阁下心疼不已,赶紧命令下人拿来一双上好的鞋给蔡文姬女士,并邀她上坐。

虽然答应了蔡文姬女士,但曹操先生还是有条件的,他的条件是什么呢?

曹操先生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蔡邕先生在世的时候,他不仅仰慕蔡邕先生的才华,还对蔡府中丰富的藏书垂涎不已。文姬归汉后,他问蔡府中的藏书去哪里了。蔡文姬女士说大部分在战乱中遗失,还有一些留在了匈奴王庭。曹操先生很失望,但蔡文姬女士说她记得三四百篇。

现在曹操先生的条件是,要蔡文姬女士把她记得的三四百篇文章默写出来。

这对蔡文姬女士来说当然是小事一桩,为了丈夫,她义不容辞。

而曹操先生也因此一举两得,真不愧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心机的君王之一。

董祀先生的命保住了,当他知道自己的命是妻子救回来的时候,他还能说什么呢,他的眼泪哗哗的流,发誓以后要好好的爱妻子。

 

 

到这里,一代才女的感情生活才有了真正的归宿。

不久,蔡文姬女士为董祀先生生下一儿一女,豁达的蔡文姬女士并没有让儿女姓蔡,而是姓董,董祀先生感激不尽,庆幸天下最好的女人被他找到了。

后来,董祀先生看透了官场,也攒够了银子,于是和蔡文姬女士女士隐居在山清水秀的蓝田,过着男耕女织、琴瑟相和的神仙般的生活。

据说,曹操先生后来还专门去探望他们,对他们的田园生活赞叹不已,可惜自己身不由己,无法消受这样的日子。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如果用一句诗歌来概括蔡文姬女士的一生的话,唐朝李颀这句诗再恰当不过。

蔡文姬女士的悲惨命运和胡汉恩怨有关。怨中充斥着泪水,泪水中折射着怨艾的身世,浸泡着不屈于命运的抗争。可是,孤苦伶仃的一个女人,缺少坚实有力的臂膀,抗争的力量至为渺小。为什么命运偏偏如此安排?女人成了乱世的祭品;红颜成了强权的戏弄对象。

女人没有自己的路,步履被强盗和强权打乱,像柳絮一样飘摇,也像浮萍一样无处归宿。幸好,蔡文姬女士写下了《胡笳十八拍》,把自己对于命运的哀叹和质问倾诉了出来。也幸好,她有一个比较幸福的晚年,也算是对她的一种安慰吧。千年以后,依然抵挡不住我们对这位大才女深痛的怀念和崇高的致敬。

上一页 -下一页

关键词:蔡文姬是谁,蔡文姬简介,一代才女,蔡文姬,才比天

相关文章